课件编号17312713

4.2洋流课时2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1756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洋流,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第四章第二节 洋流第二课时 摘 要: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以《小猎犬号航海记》为主要线索,采用历史文献结合现实状况的方法分析地理问题。课前指导学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绘制小猎犬号航行图,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课堂选取达尔文考察过程中对气象气候、动植物分布描述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洋流对航海、气候、生物分布及海洋污染等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层设计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思维螺旋式上升,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日本核废水排放为切入点,安排课后探究作业。引导学生用地理的眼光关注全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的环境政策,以及面对环境问题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态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洋流;《小猎犬号航海记》;地理环境;人类活动 一、课标解读 课标内容要求:Ⅰ-1.7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12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 内容解读: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是大气最主要的水源和热源。学生在必修“地理1”中,对洋流的概念及洋流对环境的影响有了基本了解。本条课程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影响航海速度和安全、影响沿岸的气候、影响生物分布、影响海洋污染物的净化和扩散等等。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洋流的影响,因此教学时适宜采用案例教学。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学生搜集、分析地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地理教学中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所达到的效果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贯穿地理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教材第二节《洋流》共三个框题内容:“洋流的形成”、“全球洋流模式”和“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课时主要学习第三框题内容。该部分教材内容十分简洁:首先以摩尔曼斯克为例简单介绍了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然后以“世界四大渔场分布”为例阐述洋流对渔业资源分布的影响,最后直接陈述洋流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的影响。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在阐述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首先综述了洋流对全球热量输送的影响,然后分述洋流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尽管所列摩尔曼斯克一例非常典型,但并没有呈现洋流如何具体影响气温和降水。教学时可以例举更加详细具体的案例加以说明。教材阐述洋流对生物的影响时,举例说明了世界渔场的分布是如何受洋流影响的。洋流对其他生物(比如植物)的分布有没有影响?这是教学时学生可能会提及的问题。因此,课前可以收集洋流对其他动物、甚至植物分布影响的案例。洋流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的影响,教材采用直接陈述的方式告知结论,并没有举例说明。为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时可以创新性的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洋流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的影响。如结合历史上或近现代重要的航海事件,分析洋流对航行安全和航行速度的影响。又如结合海洋污染相关的时政热点事件,引导学生以世界的眼光关注全球海洋污染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教学目标: ⒈课前指导学生绘制小猎犬号航行图,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⒉以《小猎犬号航海记》为主要线索,分析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航海和海洋污染的影响,提高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⒊引导学生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