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14392

第18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99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18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社会的巨变而导致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历史关键时刻“人的抉择”,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时空观念:认识辛亥革命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运用文献史料及后人研究评论性材料,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提高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难点: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问题教学法、史料分析法等 学法:合作探究、小组活动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 庚子之变后的中国,风云际会,出现了革命、改良、朝廷三方格斗角逐的社会政治格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这三方势力如何格斗角逐,为什么历史最终走向了革命?(设置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学习主题———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讲授新课 危机中的选择———民心之变 1.体制内改革:1901年新政和1906年预备立宪 【展示材料】 材料一:据统计,1901———1911年,中国民族工业新办工厂总数有340家,平均每年设厂数为31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达5600万元,平均每年新增资本510万元。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想依靠这些新军来镇压革命、维护统治,然而多数地区的新军却成为革命党人活动的对象,是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的主要战斗力量 ———摘录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三:1909年全国各类学校达59177所,留学日本者有5000多人。辛亥革命前具有世界意识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已达20万人左右。这个群里爱国心强,思想早熟,组织能力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 结合新政内容和材料,思考:清末新政对20世纪初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史料实证素养,帮助学生理解清末新政为什么从一场自救运动变成了自我毁灭。) 影响:①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革命的经济基础; ②培养了清政府的掘墓人———新军和新型知识分子; ③激化了社会矛盾; 【展示材料】首批内阁成员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皇族)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徐世昌(汉) 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皇族) 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皇族) 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满) 海军部海军大臣:贝勒载洵(皇族) 法部司法大臣:绍昌(皇族) 农工商部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勒衔溥伦(皇族) 邮传部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寿耆(皇族) 思考:第一节内阁成员有何特点? 特点:以皇族为主,以皇权为中心 2.体制外革命 组织上:成立兴中会、同盟会 思想上: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三民主义 军事上: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 【展示材料】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 思考:三民主义的内涵分别是什么?三民主义有何局限性?(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设置,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加深学生对重要历史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