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2426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28 毛主席在花山学案

日期:2024-06-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16次 大小:187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五年级,上册
  • cover
28*《毛主席在花山》 第1课时预习案 学法指导: 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的自学,将课文读通、读顺,自学生字词。 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上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知识链接: 花山———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以北的一个小村子。1948年春夏之交,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曾在这里住过几天。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前往西柏坡的目的是为了召开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胜利召开,讨论了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提出了党在胜利后的总任务。文章就讲了毛主席在花山村关心群众碾米、给碾米的群众送茶水和帮助群众推碾子三件事,表现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崇高思想品质。 课前积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 1、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2、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3、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4、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5、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6、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写人。 【自主学习】 一、我会用心地把课文读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二、我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我还想把这些好词抄写两遍,并会用上其中的一两个造句。21教育网 三、通过预习,我会用自己的话简练地概括文章的内容。 四、质疑。读完课文之后,我还有一些不理解的问题,我想记下来,上课与同学讨论。 五、我还知道本文之所以能打动我们,是因为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很好,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六、填空:课文讲了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在花山做的三件事,分别是: 表现了毛主席( )、( )、( )的革命情怀。 七、把下列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 (2) 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老百姓的支持? (3)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 八、毛主席热爱人民群众,平易近人,如果你是花山的一位农民,在与毛主席会面时,如何把你的心声倾吐,请写一写。21cnjy.com 21·cn·jy·com 导学案 授课时间:2013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课时 课 题 28*毛主席在花山 课 型 讲读 主备教师 张陕苗 审核人 成小华 课 时 本课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有无课件 有 教学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新词。 2、我能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我能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从文章的句子中体会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学习环节 导 案 学案 一、自主学习 1、通过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同桌互助等方法,掌握生字、新词。   3、通过同桌互读、小组互读等形式,做到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4、通过讨论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毛泽东的普通群众的情怀。 5、搜集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6、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毛主席在花山做了那些事。 7、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人物描写的。 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二、合作探究 1、说说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来。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3、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⑴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⑶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学生讨论回答 (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三、展示交流 1、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朗读课文找找毛主席在花山所做的事,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