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28986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

日期:2024-06-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628241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6课,动荡,春秋,时期,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春秋战国时代的变革,并非局部的、一事一物的兴替,而是由一系列相关性变迁运动构成的大变局。……其动荡之激烈,变革范围之深广,为中国五千年历史所仅见。 ———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大变局时代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史料解析和教材知识梳理,能说出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发现。 2.通过王室衰微和诸侯崛起的史实,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3.通过史料解析,能知道诸侯争霸的影响,认识这一时期出现民族融合及华夏认同的观念。 经济变化 政治局面变化 单元导言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是奴隶社会,它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随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特征的文明成就。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春秋战国 主要特征 兼并战争 制度变革 思想学术繁荣 分封制瓦解 壹·经济大发展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时空定位 回忆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时间轴的填写 约BC 2070年 约BC 1600年 BC 1046年 BC 770年 BC 476年 BC 475年 BC 221年 BC表示公元前的意思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概念解释 春秋时期:一般指的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一、经济大发展 春秋 · 牺尊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1.农业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这一时期出土的铁农具和牺尊,你能够得出的信息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使用铁农具进行耕种; 出土的牺尊带有鼻环,牛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 牛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由原先做祭品的物品变化为生产工具…… 材料一: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牛),为畎亩(田间,田地)之勤。 ———《国语·晋语》 一、经济大发展 春秋牛耕画像砖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1.农业的发展(铁犁牛耕的优点)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这一时期的铁农具和画像砖,说说铁犁牛耕的有何优点。 材料二: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 ———《盐铁论·水旱》 锄 斧 铲 犁 铁制农具便利、省力、效率高…… 人们使用牛于生产之中,实现了人力向畜力的转变,耕作效率得到提高。 生产力发展,生产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一、经济大发展 1.农业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影响) 千耦其耘、 集体耕种 (生产工具落后) 铁犁牛耕的出现 个体农耕、精耕细作、开发山林、扩大耕地(生产工具先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西周实行井田制的土地国有制度 一、经济大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春秋·莲鹤方壶 矛、剑 纺织 楚国漆器 阅读教材P29,完成以下知识点的填写。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一、经济大发展 3.商业的发展 春秋时期金属货币 商品交换市场 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剩余产品出现增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 铁犁牛耕 生产力发展 手工业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