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36174

第3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3次 大小:3051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课题,分子,原子,导学案
  • cover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首先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本课题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花香、水的蒸发、糖的溶解)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结论联系起来。 课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能力目标 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素养目标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3.使学生在实验的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从宏观现象来想象微观现象,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2.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备课笔记 课堂延伸: 到了近代,化学进入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品红溶液、水、烧杯2.学生用具:三个相同的小烧杯、一个大烧杯、量筒、蒸馏水、酚酞试液、浓氨水、酒精、水。 课前预习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其基本性质有:(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化学反应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新课导入 [创设问题情境]带一瓶香水走进教室,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1.你们闻到香味了吗?为什么闻得到?2.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 3.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4.湿衣服为什么会变干 而且夏天要干得快些?5.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并用这一设想来解释上述问题。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 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进行新课 知识点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过渡]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演示]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备课笔记 课堂延伸: 微观世界与我们看到的宏观世界不同,它不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但二者也有联系,我们既可以通过宏观现象感受微观粒子的相关性质;也可以运用微观粒子来解释常见的宏观现象。 进行新课 [注意]品红的量一定要少。品红的扩散现象极易观察,但从放入水中到扩散均匀需时间较长。可以留一、两份让学生在课外继续观察。用温水做这个实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