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41211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城镇化学案(核心素养)

日期:2024-05-1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0次 大小:22082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核心,化学,城镇,三节,第二
  • cover
第三节 城镇化 新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1.区域认知:结合资料,对比不同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异同。2.综合思维:结合资料,分析世界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及成因,分析区域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3.人地协调观:理解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城镇发展的制约。4.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城镇化的特点及所处阶段,分析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探究活动一 城镇化及其过程 [新知导入] 改革开放40多年,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40多年。这40多年,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20年的65.22%,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亿人增长到8.48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72个。中国城市的发展成就是40多年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体现。 [思考] 材料中反映出的城镇化的标志有哪些? 提示: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数量增加。 1.城镇化 (1)概念:城镇化又称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描述指标:城镇化可以用非农人口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变化、城市数量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等来描述。 (3)主要衡量标准:通常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即“城镇化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4)推动力: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2.城镇化过程的三个阶段 (1)缓慢发展阶段:城镇化率低于30%,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发展时期漫长。这一阶段,第一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 (2)加速发展阶段:当城镇化率超过30%,城镇化便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快速扩大,并出现城镇密集地区和城镇群。这一阶段,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逐步上升。 (3)成熟阶段:当城镇化率达到70%,城镇化率的增长又趋于缓慢甚至停滞。这一阶段,城乡差距缩小,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3.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4)城镇化还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4.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 (1)资源问题:城镇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导致耕地减少;城镇人口增加,用水量激增,造成水资源短缺等。 (2)污染问题:城镇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集中、最深刻的地区,往往会产生环境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大城市污染严重。 (3)交通拥堵问题:大城市人口和规模过度膨胀,导致道路和交通设施长期超负荷,而机动车辆的过快增长,又会进一步加剧交通拥堵,不仅“行路难”,而且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加剧。 (4)社会问题:就业困难、贫困人口增加、住房紧张、房价过高、管理粗放、应急设施滞后、犯罪率上升等。发达国家外来移民较多的城市种族纠纷、社会秩序混乱等。 【微思考】 根据城镇化过程的三个阶段,说出中国、英国、日本、埃及分别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哪个阶段? 提示:中国、埃及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英国和日本处于成熟阶段。 1.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1)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产业 影响 第一产业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第二产业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从事加工制造、建筑等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产业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