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43846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共23张ppt)

日期:2024-06-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196663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中,中国,23张,文明建设,精神,法治
  • cover
(课件网) 另一些人却是“无法无德者” 天津市公安局前日通报:天津津南区一药店在疫情防控期间高价出售口罩、消毒液等商品,该药店出售的“N95”口罩每包(2只)售价128元,“84”消毒水每瓶售价38元以及其他品种的口罩售价均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张某某、贾某某等已被刑事拘留。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违反国家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等重要文件,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基础、前提条件 立足点、归宿、发展前途 指法律和制度,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总称。在这个意义上,任何国家有法律和制度; 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用法律科学管理;其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的普遍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 二者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 一字之改对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在于,目标更明确,使之有了必然的精神内容;将更严格地遵守执法原则;从重视制度建设,发展为既重视制度,又重视国家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比“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更完整、更全面、更能体现政府对国家依法治理的决心和目的。 概念解析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初创: 20世纪50年代 重创: “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 进一步加强: 20世纪90年代至2010 新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 启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全面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年)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一)启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从此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二)初创:20世纪50年代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1.成就: 第一条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四条 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2)1954年,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等。 2.意义: 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三)重创:“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 1967年8月5日,在中南海院内经受了又一次被打得鼻青脸肿“坐喷气式飞机”的残酷批斗之后,刘少奇手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抗议道:“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