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50775

初中语文统编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诗词五首》(第二课时)同步训练(含解析)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191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训练,同步,课时,第二,诗词五首
  • cover
诗词五首 第二课时 基础积累 1.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_____ _____ ⑵说说《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_____ _____ ⑶请赏析《雁门太守行》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 _____ _____ ⑷《赤壁》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 _____ ⑸请赏析《渔家傲》在的名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_____ _____ 2.根据提示简要作答。 ⑴《饮酒》的三四句道出全文的主旨,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_____ _____ ⑵《春望》抒发了诗人怎样的痛苦心情? _____ _____ ⑶《雁门太守行》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_____ _____ ⑷试说说《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_____ _____ ⑸《渔家傲》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 _____ 3.回顾诗歌内容,回答下面各题。 ⑴《饮酒》中“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 _____ ⑵《春望》中的首联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_____ _____ ⑶《雁门太守行》全诗采用了什么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_____ _____ ⑷我们学习过的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赤壁》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_____ _____ ⑸《渔家傲》中“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_____ 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雁门太守行》一诗,完成第4~5题。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 _____ 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二)阅读《赤壁》一诗,完成第6~7题。 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6.本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_____”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_____之情。 7.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答案 基础积累 1.【答案】⑴悠闲淡远,静穆恬适的心境。⑵“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⑶“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⑷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⑸环境描写。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解析】解答这题,要反复熟读原诗,充分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熟悉诗歌内容和主旨,抓住诗歌中有些关键性的诗句和词语来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