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53524

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仿真模拟试卷 吉林版(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1617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仿真,模拟试卷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仿真模拟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默写(9分) 1.根据情境默写。 (1)游鱼细石,   。 (2)游人途经富春江,目睹江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冷,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 “   ,  ———的意境。 (3)文中写作者登舟纵目时的总体感受的句子是:    ,   。写江流急促、气势磅礴的句子是:   ,   。 (4)《与朱元思书》中的“   ,  ———与《三峡》中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语段阅读(4分) 校学生会筹备举办“‘名人’主题微展览”参观活动,邀你共同完成下列准备工作。“列夫·托尔斯泰”备展区的编辑对宣传册文本的部分用词及标点存有疑问,请你帮助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宣传册文本:天眼———列夫·托尔斯泰 他,有着一双似含有一百只眼珠的眼睛。这双灰色的眼睛射出黑豹似的目光,这目光好似钢刀,又稳又准。在这种[A]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他的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甲]他,就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乙]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丙]一个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一个能看透一切真相的智者□一个用笔写尽人世无常的伟人。[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他大笔如椽,文字[B]。 2.请根据上下文,为[A][B]两处选择恰当的成语,并分别用正楷和行楷书写。(2分) 备选成语:入木三分 力透纸背 [A]   (用正楷) [B]   (用行楷) 3.□□处的标点使用引发争议,请你选择标点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  )(2分) A.[甲]· · [乙]、 、 [丙]、 、 [丁]、 、 B.[甲]· · [乙]、 、 [丙], , [丁]无 无 C.[甲]— — [乙]、 、 [丙], , [丁]、 、 D.[甲]“ ” [乙], , [丙]、 、 [丁]无 无 三、诗歌鉴赏(6分)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梨叶落色,荞麦花开白雪____。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①树似吾乡。 【注释】①原:原野。 4.结合诗歌内容和韵律,诗歌中空白处最符合的字是(  )(2分) A.采 B.飞 C.香 D.舞 5.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分) 6.用第一人称和自己的话来描述首联的画面。(2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①,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②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③酒,瀹④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 有删改) [注] 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②苟完:大致完备。③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④瀹(yuè):煮。 7.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2分) 予 弟 子 由 适 在 济 南 闻 而 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