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54164

10《三峡》学案1(含答案)-练习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2次 大小:306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阅读,文言文,上册,八年级,语文,初中
  • cover
《三峡》学案1-练习 一、作者简介 郦道元(?-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 郦道元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后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在游历的过程中,他常感地理方面史籍的不足,遂以毕生心血,撰成《水经注》四十卷。 二、作品简介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文言知识 【重点字词】 l【一词多义】 绝:(1)沿溯阻绝绝:断 (2)绝 多生怪柏绝:极 自:(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2)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l【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l【古今异义】 1.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至”和一个介词“于”,到了 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3.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l【词类活用】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2. 回清倒影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清波 3. 晴初霜旦霜: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霜 4. 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里 【参考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的快。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下来。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问题探究 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都有怎样的特点? 【交流点拨】写了三峡的山和三峡四季的景色,三峡的山连绵、高峻;三峡夏天的水势急、险;三峡春冬之时水清澈见底;三峡秋景猿猴悲鸣,萧瑟凄凉。 1.选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和《背影》;《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在高老庄收了猪八戒,在鹰愁涧收了沙僧。 C.《艾青诗选》常借“太阳”表达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我爱这土地》中,诗人化身为鸟,抒发了自己对土地深沉的眷恋之情。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保尔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2.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顺利地通过了这次考试”,“通过这次考试,他发现了问题”两句中的“通过”分别是介词、动词。 B.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周岁。 C.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哀转久绝”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