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357631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章 活动: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5024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淡化,素养,核心,问题,短缺
  • cover
问题研究 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缺水问题教学设计 本问题研究核心任务是在第三章对海水盐度、密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侧重海水性质对渤海地区人类生产的影响。理解问题研究中环渤海地区解决淡水短缺的创新处理方式,需要讨论渤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状况,结合最新海冰淡化研究科学的发展,讨论海冰淡化的条件和可行性,才能综合探讨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的淡水短缺问题。环渤海海冰的循环利用,体现不同地区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建议的研究思路要求学生先通过收集资料了解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极度短缺的情况,再讨论淡化海冰 是否可行。对“知识拓展”部分的资料提供了一些渤海海冰资源量基本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指向海冰的盐度、海冰的资源量、海冰的分布特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渤海淡化海冰的资源优势。 环渤海地区海冰淡化是否可行,还需要了解当前海冰淡化技术的发展及经济可行性。教材资料 2 渤海海冰淡化研究,介绍了两种简单的经济可行性高的海冰淡化技术,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 问题研究的最后,需要学生将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当作是一个综合发展的社会问题,需要全面考虑海冰资源量、海冰淡化技术、海冰淡化对沿海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等问题。海冰淡化涉及到海冰的开采、运输、淡化等多个过程,需要学生系统考虑其社会、经济、生态的影响,权衡利弊,讨论环渤海地区海冰淡化是否可行。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 1 第 3 章的问题研究内容。“问题研究”从上一版本的教材开始,就承担着“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功能。因此对与本课的内容设计,最为关键的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对学习哲学观的转变。要认识到教材知识内容的记忆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在教师的引导和丰富的地理素材中,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方法和过程。具体到本节内容,就是通过对 “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这一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的探索,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主建构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这样就需要在问题探究教学中除了鼓励个人探究,更要着力培育知识共享、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的学习文化。倡导以协作的方式提升共同体的集体知识,并且以这样的方法促进个体学习。 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 1.课标原文: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探讨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 问题 2.课标解读:运用环渤海地区的海冰分布图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认识海冰资源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讨论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的淡水短缺问题,建立解决特定区域水资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形成动态辩证的资源开发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1.人地协调观: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人类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对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观。 2.综合思维:通过探讨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是一个综合发展的社会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区域认知:通过阅读材料,提高学生对环渤海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认识。 4. 地理实践力:据图说明环渤海地区海冰分布的特点,并综合分析渤海海冰资源是否可开采利用。 教学重点:结合第三章前几节内容的学习,通过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为例,理解海水盐都、温度对该地区海洋养殖、港口航运和淡水补给的影响。随着人类对海洋适应和开发能力的提高,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关注度、开发强度也在不断的变化,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当下提出发展海洋强国梦的必要性,发展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海冰淡化能否可行的问题需要学生了解环渤海海冰淡化的全过程,综合考虑海冰淡化的经济、社会、生态影响。综合性较强,需要补充大量环渤海地区水资源补给途径的背景,海冰淡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