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369081

主题4 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33张)

日期:2025-10-1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421263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主题,地表,形态,变化,课件,33张
  • cover
(课件网) 主题4 地表形态的变化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2单元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主题4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势能。 (一)能量来源 1.风化 2.侵蚀 3.搬运 4.堆积 5.固结成岩 (二)表现形式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三)对地表的影响 二、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出露地表的岩石受太阳辐射、温度变化、氧、二氧化碳、水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崩解破碎、化学性质改变与元素迁移现象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通常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与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风化作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基础条件。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在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忽冷忽热)物理风化较强。 在高寒地区和温带严冬季节冰劈作用特别突出。白天水渗入填满岩石裂缝,夜晚再冻结。冰体的长期反复挤压将使裂缝扩展而导致岩石崩解、 垮落。冰劈作用又称为冻融风化。 侵蚀作用 各种外力对地表的破坏并造成地表物质移动的作用和过程,称为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 海浪侵蚀 风力侵蚀 冰川侵蚀 与流水、风等形成的侵蚀地貌相比,山地冰川形成的侵蚀地貌具有陡峭、险峻的特点, 常形成刀刃状山脊、多面锥体山峰、U形谷等 冰川侵蚀 角峰 刃脊 冰斗 U形冰蚀谷 冰舌 高原山地在冰川侵蚀作用下形成冰斗、刃脊、角峰等冰蚀地貌。 风力侵蚀 干旱区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等风蚀地貌; 海浪侵蚀 基岩海岸受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等海蚀地貌; 流水地貌 瀑布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喀斯特地貌 V形谷 曲流 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河流的峡谷,导致曲流中的凹岸崩塌; 搬运作用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产生的碎屑或溶解物质,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的作用下,离开原处,被搬运到其他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在干旱地区,风力的搬运作用尤为显著。河流的中上游,河水流速快,搬运能力强;河流下游,河水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 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又称堆积作用,是指外力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和作用。沉淀、堆积下来的物质称为沉积物或堆积物。按沉积作用方式,可分为机械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和生物沉积作用。由于搬运外力物理条件改变发生的沉积作用称为机械沉积作用。与物理、化学变化相关的沉积作用称为化学沉积作用。与生物活动或者生物遗体相关的沉积作用称为生物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 流水沉积 地貌 三角洲和冲积平原 冲积扇 沙洲 规律:先重后轻,先大后小 风力沉积 地貌:上风向往下风向依次是戈壁—沙 漠—黄土;沙漠内部为沙丘、沙垄 沙丘:流动和静止沙丘 冰川沉积 地貌:冰碛丘陵和冰碛湖 规律:无规律,杂乱无章 海水沉积:海滩、沙洲、泻湖等 沉积作用 11 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的作用是对立统一的。内力作用往往使地表变得凹凸不平、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则削峰填谷,使地球表面的起伏趋于平缓。 11 1.桂林山水 5.浙江象山 3.塔克拉玛干沙漠 4.西藏南迦巴瓦峰 2.长江三峡 景色之美令人惊叹,为什么各地景观千差万别? 各地塑造地表形态的 主要外力不同 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地区) 主要外力: 东南沿海地区 主要外力: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主要外力: 青藏高寒区的高大山脉 主要外力: 流水 海浪 风力 冰川 探究: 外力作用的地域差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的关系 农业、工业、服务业、人口、聚落 地形: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 互相影响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农业生产 工程建设 城市发展 海拔影响农业生产类型。热量和水分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本因素,海拔变化会造成热量与水分条件的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