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70114

2.1.2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版)必修一

日期:2024-06-0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68234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3-2024,必修,2019版,教版,地理,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等图文材料,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并分析相关现象的形成原因。(综合思维) 运用示意图结合实验、生产生活案例理解大气受热原理,并用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地理实践力) 1 2 1.能量来源 地球表层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1)大气吸收作用的选择性 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2)地面的吸收 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占到大气层顶太阳辐射的二分之一左右。 3.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反射作用的无选择性 云层、较大尘埃反射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2)大气散射作用的选择性 空气分子、颗粒微小的尘埃散射波长较 短的蓝、紫色光 (3)大气吸收作用的选择性 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特点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被削弱的辐射 形成的自然现象 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 云层、较大尘埃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散射作用 有选择性 大气分子、颗粒微小的尘埃 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无选择性 颗粒较大的尘埃等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阴天、黎明天空呈灰白色 吸收作用 有选择性 臭氧、水汽、二氧化碳 紫外光、红外光 ——— 4. 辐射波长与温度的关系 (1)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2)太阳的温度>地面温度>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5.大气的增温过程 (1)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辐射热量,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波段,为长波辐射。 (2)大气增温: 地面长波辐射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热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 6.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短波) 地面辐射 (长波) 大气逆辐射(长波) 把热量传给大气 少部分热量散失 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生活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现象 原因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 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晚秋或冬季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现象 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气温低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保温作用弱 利用人造烟雾防霜冻 人造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 请在下图中合适的位置标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填图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 逆辐 射 (1)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红外线。(  ) (2)大气逆辐射只有在白天存在。(  ) (3)大气逆辐射白天比夜晚更强。(  ) (4)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 × √ 判断 × √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却较低,其原因是什么? 思考 提示 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空气中的尘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但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散失的多,气温较低。 导 思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目前已经进入到了方案的实施阶段, 探月工程四期将为载人登月做技术储备。移民月球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民间热议的“月球移民”难度依然较大。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 ℃;夜晚,温度可降到-183 ℃。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