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70414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17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11896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1课,西汉,建立,文景之治,课件,17张
  • cover
(课件网) 和“文景之治” 西 汉 建 立 学习目标 壹 贰 叁 肆 了解楚汉之争、刘邦建国的基本情况。 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分析“文景之治”原因。 认识汉初统治者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而进 行的一系列政策。 项羽、刘邦起义 项羽起义: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巨鹿之战。 刘邦起义: 公元前207年,率军入咸阳,秦灭亡。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西汉的建立 1.背景: 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 2.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汉并天下”瓦当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根据材料,说一说 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导致这种形势的原因是什么? 西汉初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国家贫困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2、原因: 1、境况: 1.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加之连年的战争,社会生产遭到破坏。西汉初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粮食奇缺的残破景象。 2.汉朝统治者出身于社会底层,能够切身感受百姓疾苦,注意吸取秦亡教训。 【陆贾,写《新语》一书,提出了行仁义、重教化,力求给百姓一个安静环境的主张】 背景 具体措施 卸甲归田 劝民还乡 释奴为民 十五税一 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田宅 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释放为平民 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 宣布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活免除徭役 材料二:“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京城的钱财多达以万贯计,而穿钱的绳索都腐朽了从而无法查检到底有多少钱。太仓的谷物一年积压一年地堆放,满得散落到了仓外,都到了腐烂不能食用的地步。 ) ———《史记》 材料一:“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大汉朝开国以来七十多年之间,国家安定。只要不遇上洪涝和干旱的灾祸,老百姓就人人饱暖,家家富裕。 ———《史记》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休养生息政策 时期 措施 结果 汉高祖时期 文景时期 共同之处 ①解甲归田,释奴为民; ②重视农业生产; ③轻徭薄赋,减轻徭役等 ①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②“以德化民”; ③废除严刑峻法; ④勤俭治国,反对奢侈。 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重视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政策 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前180年,吕后死,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位16年,葬于阳陵。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措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民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汉文帝 汉景帝 为发展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重视农业生产,他曾多次讲,“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比它更重要的 ,人民有吃有穿,天下才会太平”。每年的春天,他还亲率大臣耕作,生产供祭祀用的粮食。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他还规定农民种地没有种子,由各县借给他们。 继续强调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