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阅读地形图、地质构造图以及遥感图像等,识别主要地形区、基本地质构造和地貌特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区域认知) 结合等高线地形图或景观图,分析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分析地形特征。(综合思维) 1 2 实地观察地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地理实践力) 3 目标一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目标二 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及分层设色图分析地貌 等高线是怎么来的?我们该怎样看等高线地形图呢?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一 (1)概念:地形图是一种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将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的地图,通常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2)作用: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况,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1.地形图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坡度 等高线的疏密。 EF等高线稀疏———缓坡 E ’F ’等高线密集———陡坡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山脊和山谷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例如图a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例如图b。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鞍部和陡崖 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数值相等。如图a; 陡崖: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如图b。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判断 (1)等高线地形图上的高度值有时可能为相对高度。( ) (2)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 (3)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图上距离。( ) (4)等高线闭合,数值内小外大,中部稀疏,边缘密集,表示的 地形类型是山地。( ) × √ × ×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0米。 (2)一般来说,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是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相邻的等高线的海拔分别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3)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它最终是闭合的,但由于受到图幅限制,在一幅图上等高线不一定全部闭合。 (4)两条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能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间隔相近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6)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7)示坡线表示降坡的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 也称为降坡线。 导 思 实地观察可以提高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选择野外不同地貌的地形部位,观察其实际地表形态在地形图上所对应的等高线特征,描述地貌形态特征。 1.[区域认知]图中地形景观中的河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何种特征? 答案 河谷处地势较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两侧等高线分布较密且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2.[综合思维]图中陡崖处的景观特征是什么?其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何种特征? 答案 景观图中陡崖处峭壁直立。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叠。 导 练 (2022·山东蒙阴期末)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图回答1~3题。 1.该区域发展攀岩等极限运动可考虑在 A.① B.② C.③ D.④ √ ①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是山脊; ②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是山谷; ③是山顶附近的平地,A、B、C不符合题意; ④等高线相交,是陡崖,可发展极限运动,D正确。故选D。 2.河流上游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 图中②处河流上游地区等高线密集,地势落差大,河流下切作用明显,山高谷深,河流两岸地势陡峻,形成“V”形峡谷地貌。故选D。 3.图中四地中是山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图中①处是山脊。故选A。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4~5题。 4.图中地形部位判断正确的是 A.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