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74056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3课时)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424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 cover
第七单元 家国情怀 21 古诗三首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 (1)会写10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注意多音字“将”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背诵三首古诗。 (3)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理解并感受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2.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懂得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自古以来,边疆的战争不断,不少诗人都曾经写过描述边塞军队生活的边塞诗,而边塞诗中最有代表性的压卷之作,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王昌龄的《出塞》。 2.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3.解题:“塞”指什么?(边关,关塞)“出塞”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到边关去守卫边疆) 4.看到这样的诗题“塞”,你想到了什么?用词语描述。 5.学生想象,感知边塞的环境恶劣、战事频繁和生死惨烈。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提示注意“教”应读“jiāo”。 2.自由朗读,读通读顺。 3.读出韵律,学生试读。古人吟诵讲究平仄规律,我们也试着把一声、二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拉长,读的平缓;三声、四声当仄声,读的短一些。 4.读出节奏。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还要根据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前面每两个字停顿一下。 5.师生配合朗读,教师做手势,学生读。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把古诗读两遍,借助注释试着想一想诗句的大意。 2.汇报,弄懂每句诗的意思: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意思是: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从遥远的家乡来守边关的战士们还不能回到家乡。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意思是:只要有李广这样的大将守卫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和战马越过阴山南下入侵我们了。 四、品读诗句,体会诗人情感 出示资料:我国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一)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在“明月”和“关”前面加上“秦时”和“汉时”这两个时间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说明边塞上的战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许多朝代,从未停止。 2.出边塞戍边的将士们,为什么不回家呢?播放古代战争的视频,学生观看,谈感受。 出示课件:战事频繁 终老边塞 战死沙场 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 3.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讨论回答。 出示:将士们在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5.残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啊!这句诗饱含着诗人怎样一种感情呢? 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们的同情。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句。 (二)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介绍阴山: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古以来是中原地区抵挡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阴山这边,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怎能任由侵略者践踏? 1.站在这冷清的月色下,望着茫茫的黄沙,耳听着呼呼的风声,边关的诗人和将士们心中会涌起怎样的盼望? 2.同桌交流回答:特别希望有李广这样的大将。 3.出示李广的资料。 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盼望呢?小组讨论,一问一答。 因为有了李广将军_____ 因为有了李广将军_____ 因为有了李广将军_____ 5.这两句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