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83680

第4课《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269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语文,格式,上册,七年级,统编,4课
  • cover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题名称 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主要以学习大自然的四时风物为主,借此抒发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本节课四首古诗为学生描绘了汹涌的大海、柳絮飞杜鹃啼、江阔扬帆行、西风吹瘦马四幅画卷,在朗读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诗中景,体会诗中情。 《观沧海》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抒发诗人统一北方之后,想进一步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明月寄托李白对友人的牵挂、同情和关切。 学习重点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学习难点 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他们在小学已经学过不少诗歌,但是其学习方法较为简单,小学阶段的诗歌学习重在背诵和积累,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认知,而对作品的艺术特点却缺乏了解。初中教学要在以诵读为手段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品析作品的艺术特点,感知诗歌的思想情感,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学为己用。 思维的转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节古诗课必定出现学生接受不了或难以理解的状况,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做“一刀切”的要求。要从熟读入手,教学过程多配以图片和音视频辅助,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先着眼于学生理解作者情感,再带领学生品味意境和艺术特点,可令学生课上多探讨和交流,以求集思广益的效果。 学习 目标 1.自主学习,掌握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内容。 3.“知人论世”,借助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反复诵读,抓住重点词语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预习:自读诗歌,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句内容,自己不能解决的要进行标注。 2.搜集有关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 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法(课前积累) 合作交流法(课上学习) 总结巩固法(自我感悟)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 新课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自然美景不经意间闯入诗人的眼眸,便会化作无数优美的诗句。今天,让我们学习《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观沧海》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起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直接导入,进入情境。 环节一 一、《观沧海》: 1.题解: 观:观看、观赏。 2.教师范读。 3.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4.学生展示朗读。 朗读提示:注意轻重缓急、节奏停顿。 提示:四言诗的停顿: 四言诗往往2/2停顿。 提示:画出重音、停顿,可以结合想象,设计朗读的体态、手势、表情等。 教师总结:古代诗歌讲究韵律,诗歌体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5.自选角度赏析 预设: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开篇直陈其事,诗风质朴。 (2)“水何澹澹……洪波涌起。” 实景,描写海水和山岛。动静结合。 (3)“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虚写:想象雄奇开阔,意境雄浑。 虚实结合。 6.背景介绍: 介绍曹操。 写《观沧海》这首诗时,正值东汉末年,曹操为消除边患亲自率师北伐,最终大胜,统一了北方。凯旋途中,他跃马挥鞭,登上了秦皇、汉武曾登临的碣石山。得胜后的诗人心情激荡,浮想联翩。 7.拓展: 《龟虽寿》 8.赏析诗歌方法小结: 鉴赏诗歌的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