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00479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4-06-2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64779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初中,人的,17张,课件,肩膀,物理
  • cover
(课件网)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一章 ·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艾萨克·牛顿 第3节 课程内容 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什么是物理学? 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你知道是利用什么方法把宇宙飞船送入太空的吗? 航天飞机 运载火箭 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你知道人们是怎样制造出新材料的吗? 超导磁悬浮 高精度计算机芯片 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你知道人们是怎样看的更远的吗? 哈勃太空望远镜 天眼射电望远镜 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因此,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一个是另一个重量的10倍)登上了比萨斜塔顶。在同一时刻,伽利略让他的两个学生从同一高度扔下轻重不同的两个球.结果,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这个简单的实验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证实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并且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的挑战.后来。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思考 伽利略运用了哪些方法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 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思考 伽利略运用了哪些方法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伽利略找来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两个球都是铅球,只是一个大,一个小) 。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 。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思考 伽利略运用了哪些方法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人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方法是合理的,只是做一次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 后来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分析论证、评估: 交流合作: 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总结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第3节 尼古拉·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第3节 科学精神 玛丽·居里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仅有的两个在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之一。 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第3节 科学精神 爱因斯坦和玻尔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量子力学大论战,促进了量子力学体系的建立。 爱因斯坦 玻尔 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第3节 科学精神 爱因斯坦 玻尔 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 孜孜不倦、刻苦认真、锲而不舍 善于交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THANK YOU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