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下册《5.4 物态变化》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3分)炖食物时,煮熟后用大火继续加热与小火缓慢加热比较,下列说法正确( ) A. 大火加热使水沸腾温度比小火加热时温度高 B. 大火比小火加热使水沸腾的温度低 C. 大火加热比小火加热使水沸腾节约燃料 D. 大火加热比小火加热使水沸腾浪费燃料 2.(3分)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钢 钨 固态氢 固态氦 熔点 A. 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B. 纯金掉入铜水中不会熔化 C. 水银温度计在时已失效,不能使用 D. 在时,氢气是固态 3.(3分)已知固态水银、金、钢、钨的熔点分别为-38.8℃、1064℃、1515℃、34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这四种物质都是晶体 B. 金放在钢水中会熔化 C. 选用钨丝做灯丝比选用金、钢好 D. 水银温度计在-50℃的环境中还能测 4.(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固体吸收热量,由固体变成液体时温度保持不变 B. 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不一定降低 C. 用手摸冰感到比用手摸水凉,是因为水的温度一定比冰的温度高 D.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5.(3分)有一种辨别“地沟油”和食用“植物油”的简易方法.即把“地沟油”和食用“植物油”同时放入冰箱的保鲜柜中,可发现“地沟油”先“冰冻”了.这是根据物质的哪一种特性来辨别的? A. 比热容 B. 沸点 C. 凝固点 D. 热值 6.(3分)最近,自然杂志刊登了一项电解氢氧化铁的“绿色炼铁”技术,电解之前要加热固态氢氧化铁。使其变为液态,这一物态变化是 A. 汽化 B. 凝固 C. 熔化 D. 液化 7.(3分)如图为2011年1月13日在泰顺县一处瀑布旁拍摄到的“冰挂”奇观.当天当地最低气温-7.7℃,当水从高处落下,溅起水珠,水珠四处飘落,当水沾到树枝或杂草时最终形成了造型各异、晶莹剔透的冰挂.“冰挂”形成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凝固 C. 汽化 D. 液化 8.(3分)以下物态变化现象中,放热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潺潺流水 B. 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 C. 秋天,雨后泰山上出现缥缈的云雾 D. 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 9.(3分)熔化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两块冰相互摩擦时,冰变成水 B. 晒在太阳下的衣服很快就干了 C. 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 清晨时,石块上出现露水 10.(3分)舌尖上的中国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A. 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隔热性好 B. 炒:主要是因为油的密度小才被使用,烧熟藜蒿和腊肉 C. 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 D. 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11.(3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给湿头发吹热风 B.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12.(3分)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A. B. C. D.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13.(5分)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_____在水中。当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如图所示,说明水正在沸腾,沸点是 _____。为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 14.(2分)请写出以下两个物理量的值: ①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_____; ②水在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_____。 15.(2分)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侧翻,发生泄漏.短时间内,车周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