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406770

人教版人文地理上册 综合探究一带着地形图去越野课件(35张ppt)

日期:2024-11-27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24743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人文地理,上册,综合,探究,带着
  • cover
(课件网)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带着地形图去越野 1500 1000 500 水平距离 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等高线——— 把各个地点的海拔高度标注在地图 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闭合的曲线,这就是等高线。 等 高 线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00 100 100 等高线 读图观察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 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有何特点? 2.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有何特点? 3.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 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山 等高线稀疏 缓 坡   等高线密集 陡坡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坡度的识别 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陡”只适用于同一幅图 中 山顶 山顶 鞍部 陡崖 山顶 山谷 山谷 山脊 鞍部 认识山地不同的地形部位 山顶 盆地(洼地) 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 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 山 顶 洼 地 山 脊 山 谷 等高线数值凸向低值 等高线数值凸向高值 山 脊 山 脊 山 谷 鞍 部 一组等高线的中间部分 鞍部 陡崖(悬崖) 等高线相互重叠的地方 50米 150米 250米 A B 等高距:50米 F E C G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高 低 高 低 陡坡 缓坡 山谷 山脊 山顶 鞍部 陡崖 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这样就制作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它能直观地反映地势高低起伏。 常常用“陆高海深”图例来表示海拔高度的变化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00 250 300 350 200m 300m 100m 0m 100m 200m 等高线 等深线 200m 步骤: A.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题意要求,过两点作一直线 A B B.在等高线地形图下方平行图中直线,建一坐标系,横坐标与图中直线等长,根据等高距确定纵坐标,并标出坐标值 C.过纵坐标各海拔高度上的点分别作平行于横坐标的平行线 -200m -100m 0m 100m 200m 300m -300m 200m 300m 100m 0m 100m 200m 等高线 等深线 200m A B -200m -100m 0m 100m 200m 300m -300m D.找出直线与等高线相交的点 E.过等高线地形图各相交点分别作垂线,并根据其各自的海拔高度确定各点在坐标系中的对应位置 ● ● ● ● ● ● ● ● ● ● ● ● ● ● F.用平滑的曲线将坐标系中的各点连接起来 -200m -100m 0m 100m 200m 300m 300m 200m 100m 0m 100m 200m 等高线 等深线 最高处[300,400) 最低处(-400,-300] 等高线剖面图的画法 ● ● ● ● ● ● ● ● ● ● ● ● ● ● 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是什么? A E C B D 地形图的应用 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比例尺、等高距相同: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 一、判断坡度陡缓: 规 律 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疏→坡缓 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 例、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 是 。 B 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比例尺、等高距相同: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 判断坡度陡缓: 规 律 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疏→坡缓 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 比例尺、等高线疏密相同: 等高距大→坡陡;等高距小→坡缓 例、下面四幅图中的比例尺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 是 。 200 220 A 280 200 D 260 200 C 240 200 B D a、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因为:这些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 b、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亦即盆地或洼地的最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