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09677

21 古诗词三首 导学案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54次 大小:326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 cover
21.古诗词三首 学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 3.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4.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预习检测 、预习环节(课前完成): 1、组长组织完成字词的识记理解。 2、熟读古诗。 (二)检测环节(课上完成): 谈话揭题:王维的诗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山居秋暝》。 2、简单介绍作者王维。 3、检测字词。 (1)给生字注音。 浣(huàn ) 榆(yú ) 畔(pàn ) 更(gēng) 聒(guō ) (2)联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弄清下面词语的意思。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 任凭自己的意思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3)教师指导难字、易错字书写。 二、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结合注释,诵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评价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那我们就一起仔细品味一下吧。 三、展示提升 1、展示 2、朗读 3、质疑 四、小结强调: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五、检测反馈: 默写古诗《山居秋暝》并完成练习。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这首诗的作者是 唐 代诗人 王维 的作品,诗中“王孙”的意思是 诗人自己 。 诗句中静态描写的句子是 明月松间照 。动态描写的句子是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 我们还学过王维的那首诗?请写一写吧!(灵活) 六、拓展延伸 查找有关王维的其他古诗,如《鹿柴》,了解王维。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居 清泉岩石 留 秋 浣衣之女 清幽 (隐居) 暝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枫桥夜泊》词《长相思》 预习检测 复习旧知,检查背诵《山居秋暝》 2、了解作者唐代诗人张继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 二、合作探究 1、初读古诗词,借助注释了解《枫桥夜泊的》和词《长相思》意思。 体会《枫桥夜泊》和《长相思》的写景方法。 重难点导学: (1)突破问题(1)让学生在读准古诗词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古诗词,然后先小组交流诗和词意思,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最后班内展示,教师补充。 (2)突破问题(2)让学生反复朗读,找出重点词语,结合句子意思,教师点拨是,班内展示,最后补充. 三、展示提升: 1、展示。 2、品读感悟,感情升华。再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部分,把自己的感受和同桌交流,结合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 3、质疑。 四、小结强调:  1、 《枫桥夜泊》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来到苏州城外的枫桥,泊船靠岸的所见所闻,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孤寂忧愁的思乡感情。 2、《长相思》通过描述词人出巡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检测反馈: 把把诗句补充完整,完成问题。 ( 月落 )乌啼( 霜 )满天,( 江枫)渔火对( 愁眠 )。( 姑苏 )城外(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的作者是 唐 代诗人 张继 。诗中的“ 愁 ”字,最能体现出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写出下列诗句的写景方法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动态描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静态描写)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乌啼”是( 动态描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