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12856

纲要(上)第15课_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说课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4-06-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58176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纲要,17张,课件,文化,经济,中叶
  • cover
(课件网) 明清经济与文化 第15课 目录 壹 贰 肆 伍 叁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古今贯通、横向融合、中西对照 明清之际 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演变史 近代百年的屈辱史与抗争史 经济领域的发展 思想领域的变化 文化领域的进步 世界潮流 加深认识 上承 下启 淘汰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设计、史料研读、中西对比等形式,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分析明清之际新经济、新思潮出现的原因以及阻碍新变化发展的因素,并论从史出地作出评价。(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的反映这一唯物史规律。感受世界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认识16-17纪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危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内容主旨:通过学习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的蜕变与危机,帮助学生认识明清这一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出现的新经济与新思潮。但由于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这些新的生产因素逐渐丧失了它的生机。失去了发展机遇的中国,正一步步走向百年危机,正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熟悉: 有所了解 思维活跃 分析能力 陌生: 比较能力有待提高 思考问题缺乏深度 重点:认识明清时期经济与思想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要变化。 难点:通过了解明清封建君主专制下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当时世界潮流进行比较,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VS 主题: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教法学法·新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 史料实证 文献、数据等多元史料 梳理内在理路 时空观念 明清新经济、新思潮与具体历史时代的关系 唯物史观 理解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关系的统领方法 家国情怀 大局观念、世界意识 历史解释 政治思想和社会史的多元立体解读 探究学习法 史料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 李渔 明清时期颇具盛名的小说家、戏曲家、出版商、园林建造师、学者、企业家、美食家、发明家…… 在后世具有“中国戏剧理论始祖”、 “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等称誉,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李渔(1611-1680) 开门见山地展示了本课的立意,以李渔事迹吸引学生兴趣,进一步探讨明清时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表现及其原因。 【设问】1.是怎样的社会环境孕育出此等人物? 2.为何明清后中国与世界的发展愈行愈远? 设计意图 篇章一、夕阳无限好 篇章二、只是近黄昏 教学过程·教学结构 (经济发展、思想变化、文化进步) 教学过程 角色一:丝绸商 时间:1611-1680 地点:苏杭地区 要求:请根据所给条件,结合时代背景运用所学,完成任务 设计你的商业活动图: (提示:原料产地、生产模式、样式设计、市场选择、运输方式、交易方式等) 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角色二:大宗玉米贩运商 时间:1611-1680 地点:广州地区 要求:请根据所给条件,结合时代背景运用所学,完成任务 设计你的商业活动图: (提示:原料产地、市场选择、运输方式、交易方式、沿途休息地选择、商人组织等) 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要求:李渔是明清时期颇具盛名的企业家,创办并经营有书店、-出卷网-、戏班等。如果你是一名和李渔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商人(请从以下角色中选择),你会如何经营自己的事业?请根据要求设计你的商业活动图。 通过设计商业活动图,学生可将碎片化的史料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建构历史事件、人物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得出历史解释;通过思考经营风险,分析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