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15443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日期:2024-06-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3次 大小:3515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文化发展,必然,选择,学案,2023-2024,学年
  • cover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标任务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辨析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科学精神: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公共参与: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预习导学 【教材导学 知识梳理】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中华文化复兴之路的探索 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①指明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②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③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 (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2)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 文化是否有生命力的标准 发展方向: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实践根源: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 人民需求:就是要看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 ①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 ②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 ③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 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决定; ⑤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预习自测 判断正误】 1.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2.中华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在革命时期创造的文化。 4.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是看它是否优秀。 课堂教学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文化之光、复兴之路》 新课讲授 总议题: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议题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议学情境: 20世纪初的四种实现中华文化复兴主张 自由主义: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保守主义:“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 是大乱之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