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16462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测试卷-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2984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五,统编,答案,文化,哲学,必修
  • cover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测试卷 一、单选题 1.9年时间,50万条目,5亿字,近3万名专家作者和编辑人员……这组庞大数字,勾画出新时代中国出版的新成就:截至2022年底,《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发布50万个网络版条目、10卷纸质版图书和部分英文条目,主体建设任务已经完成。百科全书是时代的产物,因其对一个时代最前沿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所以能激发读者探索未知的热情。百科全书的修订说明( ) ①源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推动了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习近平总书记酷爱读书,知识渊博,他常常在讲话中广引博征,典故信手拈来,善用典故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发言、写文章的最大特色之一。下列用典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对应不一致的是( ) A.“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坚持群众路线 B.“君子义以为质”———坚持历史担当 C.“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勇于自我革命 D.“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坚持绿色发展 3.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如下图)。针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 ) 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 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 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 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为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境内企业依法合规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规范发展,2023年2月14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和文件的决定》,自2023年3月31日起施行。这表明( ) ①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②社会意识变化的背后有一定的物质动因 ③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④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正确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的关键 ③坚持群众路线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 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决策的重要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上述论断要求我们( ) ①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②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和人民利益角度想问题、想事情、作选择 ③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 ④要依靠人民群众力量,完成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超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23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明确联络机构、建立会商机制、推动协同保护相关法律政策完善、促进行政标准与司法标准统一等13项具体举措,为整体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有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