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25114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整合提分练(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4765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第四,七年级,历史,初中,编版
    第四单元 单元整合提分练 答案: ①西晋  ②东晋 ③北魏 ④北朝 ⑤南朝 ⑥孝文帝 ⑦江南 1.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3.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晋惠帝在位时发生了“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4.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公元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城建立东晋。 5.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是建康,史称“南朝”。 6.北魏孝文帝为促进民族交融进行改革,494年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要求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的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南北朝时期,科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他还创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8.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他被后世誉为“书圣”。 1.(2022 岳阳中考)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C)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解析】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孙权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曹操带着败兵北撤,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2.(2022 湘潭中考)仔细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代表“曹魏”政权区域的是(D) 【解析】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魏在北方,故其中代表“曹魏”政权区域的是D。 3.(2022 南通中考)三国是东汉末年以来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过渡时期。结束这一时期,统一全国的是 (A) A.西晋 B.东晋 C.隋朝 D.唐朝 【解析】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4.(2022 盐城中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如图①处的政权是 (B) A.西晋 B.东晋 C.北魏 D.北齐 【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①处的政权是东晋。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东晋与十六国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5.(2022 青岛中考)综合如表所示文献史料,得出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B) 《三国志 吴书 张昭传》 “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 《三国志 魏书 卫觊传》 “(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 《三国志 吴书 全琮传》 “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 A.三国时期吴国人口最多 B.东汉末年人口南迁 C.三国时期魏国经济繁荣 D.东汉末年社会稳定 【解析】据史料内容“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并结合史料出处可知,史料反映了东汉末年人口为躲避战祸而南迁。史料内容不能说明三国时期吴国人口最多,三国时期魏国经济繁荣,排除A、C;东汉末年社会稳定不符合史实,排除D。 6.(2022 南通中考)如表呈现了东晋南朝时期修建的两大水利灌溉工程概况。该表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