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29675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6张PPT)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62272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6课,戊戌变法,课件,26张,PPT,初中
  • cover
(课件网) 第6课 戊戌变法 2.了解戊成变法的主要史事。 3.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1.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学 习 目 标 新课导入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 为什么人们在要求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 《时局图》题词 沉沉酣睡我中华, 那知爱国即我家; 国民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 号召中国人警醒起来,担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 知识讲解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知识讲解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 公车上书图 公车: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应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公车上车:由于康有为等人都是举人,这次上书就被称作“公车上书”。 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足见圣朝养士之隆,亘古所罕。 ———《申报》1895年5月10日 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时间、地点: 1895年4月、北京 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 结果: 没有上达光绪帝,但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要求: 拒和、迁都、变法 游历香港 研习西学 请求变法 宣传变法 康有为 师从康有为 报刊主笔 宣传变法 梁启超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上海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三原 蜀学会 成都 组织学会 强学会旧址 宗旨是“求中国自强之学”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 》,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 ”“ 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创办报刊 宣传变法 张之洞读《时务报》后,致信邀请梁启超前往湖北,随信捐助《时务报》500银元以示支持。公开表彰《时务报》见识正大,增广见闻,下令湖北全省公费订阅。———马勇《戊戌政变的台前幕后》 翻译了许多西方资产阶级的著作,如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和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书。成为当时中国新兴资产阶级跟封建专制主义进行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 严复像 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 《天演论》出版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读物……作文题目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天演”“物竞”等术语渐渐成为爱国人士的“口头禅”。1910年7月,20岁的胡洪骍改名为“胡适”,字“适之”。 ———摘编自胡适《四十自述》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宣传了批判封建残余,鼓吹新法,变法图强的观点; 这些宣传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并向民众传播了爱国主义思想,进行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教育。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康有为 光绪帝 呼吁变法救国 同意 知识讲解二:百日维新 类 别 颁布的新法 影响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维新派参与新政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西学传播和新式人才培养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军事实力增强 “明定国是“昭书 官僚 军官 慈禧 不同意 戊戌变法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读书人 囚禁光绪帝 搜捕维新人士 废除变法诏令 瀛台 戊戌六君子 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