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37771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711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江苏省,学期,答案,试题,语文,期末
  • cover
2022年秋学期八年级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阅读选文,完成1—2题。(4分) 当你在积雪初róng( )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wǎn( )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积雪初róng( ) wān( )然 用血写出( ) (2)语段中有一错别字,请找出并进行改正。( )改成( ) 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文语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 诗词者,绘景也,白居易以“①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描绘早春欣欣向荣的盎然春色;崔颢以“晴川历历汉阳树,②_____”描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李贺借“角声满天秋色里,③_____”摹写凄惨悲壮的战地场面。诗词者,寄情也,王维用“征蓬出汉塞,④_____”表达漂泊在外的惆怅之感;陶渊明以“⑤_____,悠然见南山”的偶见来表现闲适恬静之趣;欧阳修以“微动涟漪,⑥_____”抒写美好惬意的情怀;杜甫借“⑦_____,家书抵万金”表达对妻儿的思念之情。 诗词者,理志也。晏殊以“无可奈何花落去,⑧_____”这样的天然奇偶句,感慨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曹操以“⑨_____,志在千里;⑩_____,壮心不已”表达出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思想。 3.综合性学习 在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某小组从互联网上寻找收集了关于太原锣鼓的资料,请你完成小题。(10分) 【资料一】 太原锣鼓扎根于民间社火,是迎神赛社活动而形成的一种“社鼓”,经历代发展演变,逐渐从迎神赛社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锣鼓艺术形态。 据考证,太原锣鼓最初是为祭祀汾水神或土地神而产生的,其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民间传说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妹妹曾居住太原市郊古寨村,每当她动辇出阁,当地群众便以锣鼓迎送,太原锣鼓的代表曲牌之一《流水》,据说就是取“福如东海长流水”之意来祝福这位皇姑的。 太原锣鼓是太原社火习俗的灵魂。每年的正月十五,太原市各城区都要组织锣鼓表演,欢庆节日。太原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传承极久的民间社火活动步入它有史以来的黄金时代,先后在“首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和“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开幕式上亮相,声名远播,被誉为“中国第一鼓”。 【资料二】 两队摆开阵势,互相对抗,是太原锣鼓的最大特色,这种对抗的出现,常见于喜庆之日,两队互见于街头。每逢这种情况,双方互不相让,各显身手,一曲接一曲,一阵连一阵,一会儿急似一会儿,不争个山高水低,决不歇手。演奏徐缓时如( ),急骤时则似( );轻敲时( ),重击时( )。演奏者情态激奋,忽而抛镲亮相,忽而怀抱金瓜,让观赏者越看越振奋,欲罢不能。 这种对抗和较量,成为太原锣鼓的一个传统习俗,恰似两军对垒,誓必决一胜负,它反映出太原人自古以来粗犷剽悍的地方特性,也反映出太原人不屈不挠、对胜利的向往和追求的民族特性。 (1)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这种对抗和较量,成为太原锣鼓的一个传统习俗”一句中“对抗和较量”是主语中心语。 B.“这种传承极久的民间社火活动步入它有史来的黄金时代”,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活动步入时代”。 C.“太原锣鼓是太原社火习俗的灵魂”是陈述句。 D.“让观赏者越看越振奋,欲罢不能”是祈使句。 (2)选词填空。(填写序号即可)(4分) 演奏徐缓时如 ① ,急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