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39407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高效运用备考素材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1572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高效,运用
  • cover
(课件网)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如何高效运用备考素材 ———高效运用素材方法“微剧透”: 方法一:弱水三千,取一瓢饮 方法二:以点带面,触类旁通 方法三:先叙后议,立传明德 方法四:以引代叙,以简驭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亦如是。只有平时积学储宝,才能酌理富才,考场上才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抚四海于一瞬,挫万物于笔端。临近高考,同学们积累了不少素材,有人文类经典,有新颖、鲜活的时代人物,用得好,“材”尽其用,可使文章颜值、言值俱增;用得不好,再好的素材也可能会“暴殄天物”。那么,如何在考场上巧妙运用素材呢? 方法一:弱水三千,取一瓢饮 积累的备考素材,往往可用于论证多个话题,因此,面对某一话题写作时,运用素材切忌生吞活剥,而应合理剪裁,有所取舍。“弱水三千,取一瓢饮”,应选取素材中最契合主题、话题的元素和细节。凡与主题若即若离、不符甚至相悖的,即使素材本身引人入胜,也应摈弃不用。 【备考素材】 徐颖:用奋斗书写北斗新篇章 徐颖4岁时上小学,16岁就来到北京读大学。她自小就表现出对科学的喜爱,尤其是物理、数学等科目。 2006年,在导师的带领下,徐颖开始参与北斗二号卫星系统的研究工作。三年后,她博士毕业,进入中科院工作。2015年,32岁的徐颖成为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有人称徐颖是“天才”,但她认为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是个“喜欢通过吃零食和购物来为自己解压”的普通女性。 【备考素材】 2016年,在中科院“SELF格致论道”讲坛的一次公开演讲,让徐颖声名鹊起。当时,北斗二号系统已经完成,为了帮助公众了解北斗系统及其研发过程,徐颖在她的讲座中做了很多有趣的类比。 徐颖十几分钟的演讲,是科学家带领老百姓,对北斗系统展开的一次美妙的体验,激发了公众的科学兴趣和钻研热情,也让更多人对北斗乃至中国自主科研有了新的认识,既是一次大众科普,也是一次热点回应。从那时起,徐颖便以导航专家的身份频频出现在科普电视节目和讲座上。她是一位罕见的在科研和科普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的年轻科学家。 【学生运用示例】 当代青年,如何践行担当精神?作为后浪,就应意气风发,使自己的人生“燃”起来,仁者播其惠,智者尽其谋,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进取,追求卓越,使自己的青春有所作为,就是青春最好的担当。 青年科学家徐颖,从小热爱科学,并以此涵养科技报国的高远志趣,从此沉潜科技,然后在此基础上,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深入浅出,成为北斗科普知识的代言人,成为最具正能量的网红和明星科学家。当代青年,也应努力成为像徐颖这样的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人才。 (选自优秀习作《青年担当》) 点评: 上述关于徐颖的备考素材,内涵丰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采用苏轼的“八面受敌法”解读材料,一例多用。如“自小就表现出对科学的喜爱,尤其是物理、数学等科目”,可据此提炼出“涵养科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等立意、观点;如“徐颖十几分钟的演讲,是科学家带领老百姓,对北斗系统展开的一次美妙的体验,激发了公众的科学兴趣和钻研热情,也让更多人对北斗乃至中国自主科研有了新的认识,既是一次大众科普,也是一次热点回应”,则可提炼出“媒介素养”“正能量知播”等热点话题,即如何利用现代媒介,为知识传播赋能。 方法二:以点带面,触类旁通 不少同学积累了一些鲜活素材,如获至宝,考场上难以忍痛割爱,运用素材时动辄围绕一则素材,敷演行文数百字,人物生平、高光时刻、生活琐事等一应俱全,俨然“纪事本末体”。如此运用素材,其实并不高妙。一则因为议论文写作,臧否人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