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45775

第10课三峡 讲义(含解析)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891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0课,三峡,讲义,解析,语文,八年级
  • cover
第10课 三峡 讲义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能借助工具书与阅读浅易的文言文。2.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 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感受三峡之美。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简描绘的写景手法。 3. 了解骈文的特点,感受本文的节奏之美。 知识点01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 1.作者作品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他酷爱自然,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著有《水经注》这一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 2、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校正》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和地理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文题解读 “三峡”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内容。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在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4、主旨点睛 本文通过描写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即学即练1】 郦道元,范阳涿县(现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记录河流地貌的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因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被后人尊为山水游记。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知识点02 内容与写法 1、写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迅猛,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的三峡,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另外,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其两旁有群山约束,中间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第3段从动、静两方面写山水的特点;最后一段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即学即练2】 《三峡》第③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即学即练3】 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先写夏水,再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的水,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写的。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即学即练4】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其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季,水势大,流速急,展现奔放美;春季,水退潭清,展现清幽美;秋季,水枯气寒,展现凄婉美。 2.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之哀,渲染了三峡秋天的萧瑟气氛,揭示三峡一带渔民的艰苦生活,对他们表示同情。 知识点03 字词积累 1.字音: 阙处(quē ) 襄陵(xiāng) 绝巘(yǎn) 属引( zhǔ ) 沿溯(sù) 飞漱(shù) 曦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