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45785

第15课白杨礼赞 讲义(含解析)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1084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5课,白杨,礼赞,讲义,解析,语文
  • cover
第15课 白杨礼赞 讲义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3. 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知识点01 托物言志散文 概念及特点 托物言志散文一般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者表达作者的思考。因此,对这类散文的写作,作者往往先细致描绘某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常常使用象征手法,赋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志向,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微点拨】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①两者的范围大小不同。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主要是着眼于局部的语言表达效果;象征是一种写作技巧,大都表现在文章立意上,是借助某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②两者的表现不同。象征在表达象征意义之前,往往需要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突出其某方面的特点,为赋予它特定的象征意义做好铺垫;比喻则不需要。③两者的介绍对象不同。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通常都是具体的;象征中被象征的本体,即概念、思想或感情等多是抽象的,象征体则是具体的。 知识点02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 1、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散文名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茅盾全集》第十二卷。有改动。文章写于1941年3月,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这期间,作者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文题解读 “白杨”是作者描写和讴歌的对象;“礼赞”指用崇敬的心情赞美。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文题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基调。 4、主旨点睛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礼赞了他们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抒发了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即学即练1】 本课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运用了象征手法。 知识点03 内容安排和写作手法 1、作者是怎样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 开篇作者便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接着,从生存环境、外部形态、内在气质三个方面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先写其生存环境———黄土高原,再从外形写到气质。最后在抒情与议论中言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直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突出主题。 2、“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作者这样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以黄土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