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47148

13.2 上图书馆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25504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学年,必修,统编,语文,高一,13.2
  • cover
(课件网) 第6单元 第13课 上图书馆 第一部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图书馆》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引用名言,引出上图书馆之乐。 第二部分(第4—8段):回忆上图书馆之乐:中学阶段上“公书林”,大学阶段上清华图书馆,留学期间上包德林图书馆。 第三部分(第9、10段):引用台词,赞美图书馆。 感知课文内容 文中主要记述了几个图书馆? 文中主要记述了四个图书馆,分别是“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这几个图书馆的? 时间顺序。作者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 第三部分 品读内涵,把握主题 品读内涵 1.文章开篇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用意? 为了引出下文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以上图书馆为乐的几段经历。 品读内涵 特点: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允许学生随便阅览;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 作用:突出“公书林”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表达了作者对“公书林”的喜爱及怀念,为下文写作者在这里的收获作铺垫。 收获:激发了作者阅读英文小说的兴趣,养成了看英文杂志的习惯,既部分地满足了“我”探求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 2.“公书林”有什么特点? 交代这些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公书林”图书馆有哪些收获? 品读内涵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清华大学的图书馆? 作者详细描写了清华大学的图书馆,写到了它的外表、门厅、书库、阅览室、高台灯等,表明作者对这个图书馆印象极为深刻,它是“我的一大恩师”,而且它的作用是其他事物不能比的,它带着作者进入了一个灿烂的新世界,给作者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作者这样写,更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对图书馆强烈的热爱之情。 品读内涵 4.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联系创作背景,思考“真实的世界”指什么? 5.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国家民族命运的危亡时刻。 表达了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 品读内涵 ①表达对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建筑风格的赞美。②表达对图书馆为人类作出的贡献的赞美,因为从图书馆里走出了像马克思这样的伟人。③表达了作者此刻内心波澜壮阔,情不自禁想要引吭高歌的情绪。 6.第9段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作用? 品读内涵 7.作者写自己上图书馆之乐,感情基调是愉悦的。第8段却写自己在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里“一灯如豆”下的苦读的情景,结合本文的文体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主要选择自己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入文,真实展示了图书馆在自己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虽然在国家战乱、亲人音信全无处境下苦读的心情有些压抑,但这段图书馆学习的经历却意义重大,结局也很圆满。正是在图书馆里“一灯如豆”下的苦读,才换来了优异的成绩。“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这段文字,是付出得到回报后的喜悦,是拨云见日的惊喜,是不再为家国忧虑的释怀,是在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的轻松与喜悦。比起收获时的快乐,过程中的那点苦已不值一提。因此,从整体看,这一段苦读生活,更能表现上图书馆的结局之乐。从写法方面来说,体现了随笔写法的灵活性。 品读内涵 8.归纳文章的主题。 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串联起作者在中学阶段、大学阶段、留学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及品味到的乐趣,展示了图书馆在其学习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写出了读书在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第四部分 再读课文,赏析句子 小组合作,赏析下列句子 (1)但是仅仅摸着那些书,看看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 “仅仅”一词表明“我”的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