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70715

6《藤野先生》 教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79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藤野先生,教案
  • cover
《藤野先生》创新课堂 教案 【课时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并学习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重点) 2.品味文章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难点)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 【教学方法】 自主诵读,点拨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本课例的独特创意是循序渐进,线索贯穿。设计抓住“伟大”一词展开教学,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主线分明,板块清晰,结构紧凑,使整个课堂呈现一种重章复沓的音乐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鲁迅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藤野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鲁迅对他如此念念不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散文———《藤野先生》。 板书:藤野先生 鲁迅 二、聚焦“伟大” 大屏幕出示藤野先生送给鲁迅的照片: 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老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大屏幕出示: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第37段) 学生回答:伟大。 师:“伟大”的意思是“品格崇高,才识卓越”。一个普通的医学教授,仅仅两年的师生情谊,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为什么二十多年后鲁迅还评价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呢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三、品味“伟大” 1.结合语句,把握“伟大”。 师:先看两人的相识相处。指生读第6到23段。作者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事 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1)第一节课:工作中规中矩,生活不拘小节。 诵读:让学生模仿“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自我介绍:“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2)添改讲义:诲人不倦,一丝不苟。 诵读:“你能抄下来么 ”是商量询问的口吻;“拿来我看!”语气中应有因学生可以抄下来讲义而开心的兴奋。 (3)纠正解剖图:既严格又耐心。 比较:原句和下面的改句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和原文比较,想想能不能这样改。 预设: 不能。原文是委婉的批评、耐心的指导,怕“我”难堪。改了之后过于生硬,且体现不了藤野先生既严格又耐心的性格。 (4)关心实习:无微不至,充满尊重。 大屏幕出示: 比较下列三句话的表达效果。 ◎“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学生探究并分享。 预设: 作为一个医学教授,本可以坦言“没有鬼,不必迷信”之类的话,但是怕伤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说“敬重”,而不说“迷信”或是“相信”,这是对“我”的尊重,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5)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善良心地。 大屏幕出示: 比较: ◎原稿:总要看一看才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定稿: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预设: 定稿更强调了一种郑重的态度、求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妇女遭受摧残的同情和自己不能亲见的遗憾。“好”字,还容易引起误解。 师小结: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比如“叫我”“将我叫到”“又叫我去了”,三次都是老师主动叫学生。写人,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人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