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 保护动物 从我做起 青山不老 作者:梁衡 野生动物 学习目标: (低阶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把握山野老人的人物形象。(重点) 2. 抓住关键句,说出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难点) (高阶目标:) 1.通过学习老人绿化家园的执着奉献精神,深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2.作为新时代青年人,我们也要利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家乡的环境做些贡献。 野生动物 预习检测 梁衡: 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其代表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字词学习 粼粼 肆虐 盘踞 记载 擎着 铁锹 劲挺 拄着 lín nuè jù zǎi qínɡ jìnɡ zhǔ qiāo 载 三年五载(zǎi) 载歌载舞(zài) 辨析:表示“记在书报上”“年”时,读zǎi,如,转载,三年五载;表示“用交通工具装”“充满”时,读zài,如,载客、满载而归。 词语解释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盘踞】非法占据;霸占(地方)。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风雨同舟】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三番五次】形容多次,屡次。 字词练习 1.下列标红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盘踞(jù) 肆虐(nuè) B.淤泥(wū) 劲挺(jìng) C.擎天(qíng)归宿(sù) D.铁锹(qiāo)土炕(kàng) 2.选词填空。 治理 管理 (1)他( )这个村子已有十几年了,人们对他的工作表现非常满意。 (2)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七位老汉开始( )这条沟。 B 管理 治理 请大家认真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3) 由一派满眼绿色的宜人景象,引出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院子里的小环境,衬托出改造山林的难度之大。 用一连串的数据及村干部的讲述,写出了老人创造的了不起的奇迹,表现了老人的宏伟设想。 老人用生命捍卫着青山,实现着自己的价值,老人的精神是不会老的。 第二部分(4-5) 第三部分(6-7) 野生动物 本文主要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农为了守护一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详解 这位山野老农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 野生动物 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 ◎ ◎ ◎ 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课文详解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老人创造的奇迹 “十五年”写出了时间之久,“八条”“七条”“三千七百亩”写出了绿化面积之大。这些数字直观地展现了老人为绿化荒山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一亩”有多少大? (667平方米) 3700亩是多少平方米? (246,7900万平方米) 我们的多媒体教室大约100平方米,那么大约是多少个教室那么大? (24679个教室大)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老人创造的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对窗外的绿色进行生动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山沟里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