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记》诸天神佛 《西游记》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神鬼的世界,展现了一大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的仙佛形象。这部伟大的经典名著与中国古典文学中其他的神魔小说有很多不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小说中的诸神佛引人瞩目的不仅仅是他们超人的力量,更在于他们身上浓厚的世态相。待佛光仙气褪尽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群生活中的凡夫俗子,感受的是作者揶揄讥讽的一片苦心。 一、玉皇大帝:庸碌无为的统治者 看上去井然有序的神佛世界实则是天庭政府和西方雷音这两个各自独立的系统组成的,不过在吴承恩眼里,似乎玉皇大帝的位份还要高一些。 悟空大闹天宫,天兵天将徒呼奈何,玉帝只好派人到西方请来了如来佛。等到如来降服了悟空将返之际,一直远远躲藏的玉帝方始现身,此时“佛祖闻言,回身瞻仰”;玉帝请如来吃饭,如来“不敢违悖”;吃完饭,如来要领着弟子“向玉帝前谢宴”。可就是这样一个天界第一的最高领袖,其本质上却是一个庸碌无能之辈。且不必说他手下的兵将在与悟空的对决中一败涂地,也不必说他因为一件小事就让凤仙郡大旱三年,百姓遭殃,单是看他对待悟空的态度就可知其统治的能力和水平如何:悟空大闹龙宫、地府,龙王和冥王告上天庭,玉帝先是传旨“朕即遣将擒拿”,等太白金星说“可授他一个大小官职”时,又“闻言甚喜”。悟空不满弼马温的官职反下天庭,玉帝因为面子受损,就派兵征剿,没想到失败而回,他先是故作惊讶地说“这妖猴,何敢这般狂妄!着众将即刻诛之”,等太白金星再次出面反对,就马上又改口让前去安抚。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看上去好像是“从善如流”,其实不过是耳软心活、没有主意罢了。 二、天兵天将:外强中干的无能辈 “黄风滚滚遮天暗,紫雾腾腾罩地昏”,这是天兵天将出征讨伐花果山时的壮观情景,看上去颇有一番威风凛凛、天下无敌的气势。为了捉拿花果山的一个猴王,玉帝“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 当然,不仅场面壮阔,而且自信心也相当的爆棚。巨灵神叫阵的一番话就很有代表性:“我把你那欺心的猢狲!你是认不得我!我乃高上神霄托塔李天王部下先锋,巨灵天将!今奉玉帝圣旨,到此收降你。你快卸了装束,归顺天恩,免得这满山诸畜遭诛。若道半个不字,教你顷刻化为齑粉!” 可是这样一支几乎聚集了天宫所有兵马的部队攻打一座小小的花果山,战果何如呢?先是巨灵神败下阵来,然后哪吒三太子败下阵来,九曜恶星败下阵来……“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神与李托塔、哪吒太子”,最后是大圣得胜,转身回洞。 更为可笑的是一场大战之后,天兵天将们居然还要“众各报功”,“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狮象的,有拿住狼虫狐狢的,更不曾捉着一个猴精。”想想他们一个个貌似孔武、故作威严,却偏偏拿一个猴头无计可施的窘迫样子,我就忍不住要哑然失笑了。 三、天界众仙:逢迎拍马的真小人 如果说天兵天将让我觉得可笑,那么天界众仙就只能用“可气”这两个字来形容啦。这是一帮习惯逢迎拍马的官僚,是一群只会欺软怕硬的小人。且先瞅瞅他们丑陋的嘴脸吧: 镜头一:(悟空在龙宫得到金箍棒,又向龙王索取盔甲)龙王道:“委的没有,如有即当奉承。”悟空道:“真个没有,就和你试试此铁!”龙王慌了道:“上仙,切莫动手,切莫动手!待我看舍弟处可有,当送一副。” 镜头二:(悟空打上了森罗殿)慌得那十代冥王急整衣来看,见他相貌凶恶,即排下班次,应声高叫道:“上仙留名,上仙留名!” 镜头三:(太白金星领着悟空首次来到天庭)玉帝垂帘问曰:“那个是妖仙?”悟空却才躬身答应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