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85150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知识梳理

日期:2024-05-17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8次 大小:780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五,守法,公民,知识,梳理
  • cover
2023年秋八上道法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知识梳理 一、法不可违 1.为什么说违法无小事?P46 ①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规范作用】 ②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评价作用】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保障作用】 ◆青少年容易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补充) ①个人方面:缺乏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强,道德水平低,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明辨是非、交友不慎等。 ②家庭方面: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爱,父母疏于管教等。 ③学校方面: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等。 ④社会方面:社会保护缺失,普法力度不够,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依然存在等。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及法律责任?P48 (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分类 (违反法律类别分): ①民事违法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 (3)法律责任: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捡到他人财物占为己有、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网、殴打他人、闯红灯等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等行为。 3.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P49-50 ①行政违法行为 最常见的是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 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网、殴打他人、闯红灯 ②民事违法行为 较为典型的是侵犯他人的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 如欠债不还、捡到他人手机占为己有、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 4.如何防范一般违法行为,做到遵章守法?P51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总述】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针对民事行为行为】 二、预防犯罪 1.刑法的含义及作用P52 (1)含义: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的法律。 (2)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P53 (1)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P54 (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种类: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只能单独使用 不得附加使用】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有财产、驱逐出境。【既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附加使用 】 ◆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吗?请说明理由。P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①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③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