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89769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182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cover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地背诵读诗歌,积累古诗文。 2、 对比阅读教学,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意向,赏析诗文。 2、难点:体会厚重沉郁的杜诗风范及杜甫的人文情怀。 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对诗歌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层意蕴比较难理解,只能通过反复诵读加以体会。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中你最喜欢的文人是谁呢?请结合具体诗文来说说你喜欢他的理由。而这些人中,有一个人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他就是伟大的诗圣杜甫。那么他为什么会走上人们心中的圣坛,成为我们敬仰的诗人呢?他的魅力何在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他的著名诗作《江南逢李龟年》来解读杜甫的人生。 二、新课: 1、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学生畅所欲言,检查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情况。) 2、齐声朗诵这首诗歌,并畅谈读后感受。 3、教师交代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后,此时繁盛的唐王朝已家不将家,国不将国,在风雨中飘摇欲坠。杜甫和李龟年都逃难流落到今湖南长沙一带并在此相遇,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4、指名朗读,体会诗中情感。 5、师生共同赏析: 师:哪位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话来阐述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呢? 生:这首诗主要写了杜甫与李龟年在江南相遇的情景。 师:那作者与李龟年是怎么认识的呢,有什么渊源呢?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从这里寻找一下答案。这两句看似两个人相遇时的平常白话,但这两句却很有分量,分量重在哪呢? 生:(回答) 师:一重在“岐王”“崔九”二重在“寻常见”“几度闻”(ppt展示) 师:诗人写岐王也好写崔九也罢,并不是为了炫耀他和谁谁是好朋友,他只是用最平淡的语气,勾勒了一个最美好的开元盛世。盛年的贤王、名满天下的歌手和诗人,在春风浩荡中琴瑟和鸣、歌舞升平,度过了多少美好的时光。那同学们想想此句话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内心情感呢? 生:对唐王朝盛世的留恋与怀念。 师:可是接下来这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从追忆一下子转到现实,此时杜甫内心有着怎样的复杂的情感? 生:对世事无常人生多变、国家凋敝、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和无奈伤感。 师:那么这两句中哪个词哪个景正映衬了他此时的伤感呢?(ppt落花:哀景衬哀情,“落花”有“伤感,悲凉”的意蕴。 师:一个“又”字,40年就这样过去了。一个太平盛世就这样结束了,真的是令人黯然神伤,让我们再一次读这首诗进一步感受诗人那份情感。 三、拓展延伸: 落花时节人自怜,意气风发忆当年。当年的杜甫亦踌躇满志、壮志凌云。 通过回顾背诵《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杜甫作品,重新梳理,系统、深入地理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人生历程及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知识链接:杜甫创作的两个阶段。(ppt) 青年时期:壮志凌云 (《望岳》大约25时所作。七岁能作诗,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晚年时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61年,杜甫49岁。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死在湘江舟中,时年五十九岁。) 小结: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而杜甫是伟大的,因为他舍弃了“小我”而成就了“大我”!在人生的低俗,在国破家亡的苦痛里,杜甫没有自怨自艾,而能慷慨激昂地高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失落时不消沉,苦难中不颓唐。任凭风雨飘摇日,忧国忧民忘寝食(ppt)这正是一代诗圣给予我辈最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