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502789

湘美版 美术五年级上册第4课 搭建框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5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161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4课,搭建
  • cover
搭建框架(活动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湖南美术-出卷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架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如毛巾架、书架、瓜架、电线架等,其他还有古董架、画架、建筑架、货架等类型。本课搭建框架立足于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搭架子为主题,巧妙地运用生活中常见小棍、橡皮泥等材料进行搭建框架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制作简单的框架方法,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对美术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运用小棒、橡皮泥之类的材料,制作各种有创意的插接作品;在做做玩玩中学习浅显的硬线材料构成的方法、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制作简单的几何形体,感受立体形的体面转折。 (2)以师生交流的形式,分析制作复杂立体形的搭建方法,欣赏立体形架子作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散思维,促进创新; (3)搭建立体形构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感受立体构架作品传达的形式美。 (2)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多向度空间研究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制作立体插接作品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创意与制作方法的合理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 教学用具 教具:牙签、彩泥。 学具:小棒或牙签、橡皮泥或彩泥、超轻粘土、垫板等。 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形象地展示,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欣赏、讨论、探究、合作等多种方法并用,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一个球体,让学生想办法将它平稳的放在桌子上。(给圆形球体一个框架式底座) 2.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架子”图片,学生欣赏并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线材搭建成的“框架”? 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由线材搭建成的“框架”。 3.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架子”在生活中的作用,对“框架”的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教师小结:框架其实就是用竹木、钢铁等材料纵横交叉构成的东西,用于放置器物或支撑物体等。框架的形式多样,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如:脸盆架、衣服架、花盆架等,这节课就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简单的材料搭建立体形,充分感受搭架子的乐趣。(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的“架子”为例引入本课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搭架子这种形式,并阐明主题———用牙签、小棒、橡皮泥等材料以插接的方法搭建有创意的作品。 二、讲授新课 1.教师依次介绍甘肃嘉峪关东湖上的气象塔、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几处建筑有什么共同特点?这类建筑给人什么感觉?这样的建筑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回答。 3. 教师小结:这三处立体建筑都是由“搭架子”的形式来完成的,给人以时尚、现代、科幻、神秘的感觉,这类建筑的优点是节省占地面积,增加采光。 【设计意图】图片选择了我们甘肃嘉峪关的气象塔、我国奥运会场馆鸟巢、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这三处从地方到世界有名的以架子的形式构建的建筑。让学生感受其外观美的同时,也对设计师的奇妙构想表示认同,从而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 三、自主尝试 1. 教师出示三角锥体的架子造型,要求学生尝试搭建。请一位学生上台来用泥球、牙签组构三角锥体。 2. 教师出示立方体架子造型,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好。 3.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有的作品很稳固,有的作品却遥遥欲坠呢?有什么好办法? 4. 教师小结:刚才在搭建三角形椎体时,同学们都很快的搭建起来了,而且没有出现歪斜的现象,这是由于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搭建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