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06235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21066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0课,三峡
  • cover
(课件网) 10 三峡 郦道元 “峡” 从字体结构入手,释义。 知识备查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 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长江沿线重庆境内,有“水下碑林”白鹤梁,“东方神曲之乡”丰都鬼城,建筑风格奇特的石宝寨、“巴蜀胜境”张飞庙、蜀汉皇帝刘备的托孤堂、龙骨坡巫山文化遗址等景观。 “长江三峡”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 “长江三峡--夔门(瞿塘关)”是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 历史典故 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余秋雨《三峡》 《三国志》白帝托孤———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郦道元 《水经》(汉)—《水经注》(北魏)—《水经注疏》 (清代杨守敬) 写作背景 《水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记述江河分布的地理专著,旧说是汉末桑钦所作。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便为之作注,使原文内容大为丰富起来,所以叫作《水经注》。这部书兼有科学性与文学性,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地理著作。郦道元注《水经》跟一般注书不同,《水经注》中有的引证古籍,有的结合描述亲身见闻,把祖国的河流所经过的重要地区的民情习俗、民间传奇、历史故事穿插其中,内容非常丰富,字数比原文多出几十倍。每条注文几乎都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不论是文学上还是地理上的价值,都大大地超过《水经》本身,对于后世散文的影响很大。 初读赏景 1.读通句子: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初读赏景 略无阙( )处 重岩叠嶂 ( ) 不见曦( )月 夏水襄( )陵 乘奔御( )风 沿溯( )阻绝 素湍( )绿潭 属( )引凄异 林寒涧( )肃 绝 ( ) 长啸 ( ) 回清倒( dào)影 quē zhàng xī xiāng sù tuān yǎn xiào zhǔ jiàn yù 一读,读准字音 山 献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读,读出层次 读准句读 2.读懂文义。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 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 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 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 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互文、并提 修辞: 互文:把一件事分成对偶句来表达。翻译方法———合并。 并提: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中表达,翻译方法———拆开对应。 则素湍 绿潭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绿色的潭水 回清 倒影 回旋的清波 倒映着两岸各种景物的影子 3.读出美景。 “从_____句子里,我读到了___的山或____的水。” 三峡 山 水 (连绵不断,雄奇险峻) 夏 (急,猛) 春冬 (清幽秀丽) 秋 (凄婉) 对大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抒发了: 细读品韵 1.析写法 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而且用了大量笔墨写水? (1)因为两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