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08928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高一地理课件(共43张)(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4-05-1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184712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2019,教版,43张,地球,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思考: 如果请你研究地球内部的信息,这个实验对你有什么启发? 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地球内部信息的? 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 地震和地震波 概念 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 地震灾害 ①由地震造成的灾害,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 ②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地震的危害 ①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②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 ③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 ④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滞后性和隐蔽性 震源深度 震中 等震线 震中距 震 源 将烈度相同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 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 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 地震构造示意图 从震中到震源垂直距离。 地球内部岩石发生断裂引起震动位置 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即地面正对震源的点。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 释放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5级以上造成破坏,7级以上破坏极大。 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用烈度表示。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地震的量度指标 如同一个炸弹,其所含的炸药量相当于震级;炸弹爆炸后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有大有小,破坏程度相当于地震烈度。所以,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房屋建筑的地基坚固程度、设计的好坏、抗震结构和施工质量等,都会影响到地震的破坏程度。 震级和烈度一样吗 震级与烈度的区别 分 类 特 点 不同点 共同点 传播介质 传播速度 质点移动 地震波 纵波(P) 横波(S) 固体、液体、气体 较 慢 固体 较 快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左右摇摆 上下震动 1.地震波: 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形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地震和地震波 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发生时,保证安全的关键点有:( ) ①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②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③利用余震间隙迅速撤离 ④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D 地球的内部圈层 【学习活动一】 读课本P25图1-18,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认识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思考如下两个问题。 1.人们划定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的依据是什么? 2.判断地球外核为液态的根据是什么? 地壳 莫霍面 地 幔 古登堡面 外核 内核 横波 (S) 纵波 (P) 0 3 6 9 12 15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深度/千米 速度/(千米/秒) 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1.人们划定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的依据是什么? 2.判断地球外核为液态的根据是什么? 莫霍面处,横波和纵波速度突然增加。古登堡面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说明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处,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和结构不连续,据此划定两个界面。 横波不能通过外核,说明外核为液态。 地球的内部圈层 2.不连续面: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平均17km 33km (大陆部分) 2900km 横波纵波 增速明显 横波消失 纵波波速减缓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地震波波速突然发生变化的界面, 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和结构不连续。 地球的内部圈层 以这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三个圈层地壳(Crust)、地幔(Mantle)、地核(E-Core) 地壳(Crust) 地幔(Mantle) 地核(E-Core) 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1~2题。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各圈层的温度不同 B.各圈层的压力不同 C.各圈层的活跃程度 D.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2.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