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全册《4.2 探究液体压强》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小明用隔板将一容器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封闭如图所示。当左右两侧各注入适量的液体后,选项图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B. C. D. 2.(3分)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 吸管喝饮料 B. 茶壶 C. 微小压强计 D. 活塞式抽水机 3.(3分)连通器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如下所举的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 茶壶 B. 锅炉水位计 C. 船闸 D. 液压千斤顶 4.(3分)下列设备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的有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5.(3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液体压强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 A. 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B. 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C. 甲、乙密度一样大 D. 甲液体是水 6.(3分)某同学要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有什么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某次探究中他先后用压强计做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他探究的问题是 A. 液体压强与液体体积的关系 B. 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的关系 C. 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 D. 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关系 7.(3分)向底面积是的空铁桶中倒入的水,测得桶中水的高度是,则桶底所受水的压强是取 A. B. C. D. 8.(3分)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的某一深度处,记下形管中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为,形管内液体密度为,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压强计是连通器 B. 仅将压强计探头向下移动,形管中左右液面的高度差不变 C. 仅向水中加入食盐,形管中左右液面的高度差变小 D. 图中金属盒所测位置处液体的压强为 9.(3分)如图,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甲、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在甲容器中倒入或者抽出甲液体,在乙容器中倒入或者抽出乙液体,使得两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则以下操作有可能实现的是 A. 倒入相同质量 B. 抽出相同质量 C. 倒入相同体积 D. 抽出相同体积 10.(3分)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容器底部,上端与物体连接,现向容器内注水,当水的深度为时,弹簧长度恰好为原长,此时物体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已知物体体积为,容器内部底面积为,水的密度为,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的重力 B.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C. 物体的密度为 D. 若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浸没水中,则弹簧对的拉力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1.(4分)如图所示,下列图象所表示的物理规律正确的是_____ A.甲图表示的是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变化关系 B.乙图表示的是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变化关系 C.丙图表示的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变化关系 D.丁图表示的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选择理由:_____。 12.(4分)如图为始于宋、辽时期的倒装壶,它没有壶盖。某小组同学对它的仿制品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向壶内注水时,需将它倒置过来,将水从图所示的壶底小孔处灌入到壶腹内,此时尽管注入较多的水,水也不会从壶嘴漏出。将水倒出时,与平时的茶壶一样,此时水不会从壶底小孔漏出。根据倒装壶的使用特点。他们绘制了倒装壶的结构图,如图所示,请判断,倒装壶的结构图应该为 _____ 图填“”或“”。 13.(4分)如图所示是右端封闭的薄壁形管,管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水银,右侧水银面上方为真空。当气压作用在左侧的水银面上形管中的水银静止时、左右两侧液面就有一个高度差。若带着该装置登山到达山顶上,测得形管中的水银静止时为,则山顶此时的大气压约为 _____ 。已知水银的密度为 14.(4分)若“蛟龙”号由下潜到深度,有一面积为它的观察窗口,它受到海水的压力增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