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517614

【核心素养目标】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0-27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2289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哲学,必修,统编,政治,高中,学年
  • cover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教学题目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重点展示 教学技能 演示技能、 讲解技能、提问技能 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以“为什么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为议题,探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意义。 【教材分析】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讲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 本框题主要有两目内容: 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教材首先通过列举和分析成语、故事、俗语,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领会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其次通过材料阅读与思考以及相关链接中“中国建筑中的飞檐”探究阐明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明确联系客观性的基本要求。再次通过阅读与思考的案例引发学生阅读与思考,让学生懂得联系的多样性,懂得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联系的多样性。进一步指出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犯的错误,即容易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第二目“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材首先通过材料阅读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其次通过教材阅读与思考中“木桶与木板的对话”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和优化的关系。最后通过教材的阅读与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系统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等特征。引导学生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客观世界首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的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唯物辩证法的全部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层次上说明这种联系的,都是普遍联系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因此,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活动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高二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对事物之间的联系会形成一些感性认识。 通过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学习,学习对抽象的哲学概念不再陌生,也初步具备了运用哲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本课的学习做了能力铺垫。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上适当引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联系的含义; ②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2)能力目标: 能运用联系的原理分析生活中一些现象和具体事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正确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观。 【科学精神】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联系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2.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人的活动的目的性的关系(区别自在事物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理解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因为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观点又是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一,所以要想学会辩证的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首先要把握联系的含义和特征,另外学生对客观性和人的目的性之间的关系比较陌生,所以把它设定为难点进行突破。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一)议题式教学 总议题:如何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子议题:1.数说“三孩政策”初落地;2.助力“三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