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519736

13 精卫填海 教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268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精卫填海,教案
  • cover
13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和注释,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结合阅读和生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和精卫坚韧执着的个性。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插图和注释,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难点】 结合阅读和生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和精卫坚韧执着的个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神话故事分享 一、质疑课题,回顾导入 1.出示课题,学生质疑 预设:是谁 ? 为何(起因) ?怎样(经过)? 结果?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从学生搜集的神话故事引入,既激发了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学习兴趣,又降低了学生语言学习的难度。《精卫填海》这个题目,就是对整个故事内容的最简练概括,这也是多数神话故事题目的特质———人物(精卫)+事情(填海)。扣住这个言简义丰的文题,可以引发学生质疑。而这些经过梳理的问题,很好地指向了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形成了一条深度阅读的主线。】 2.了解《山海经》 (1)先秦古籍(2)原始神话(3)集体创作 3.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出示《守株待兔》《司马光》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正确朗读(2)借助不同方法理解文意 师:这节课我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读懂的过程中理清故事的内容脉络。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对文言文接触不多,回顾之前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文言文的学习,并在之前的基础上提高要求,落实单元目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初读课文,正音断句 师:我们先进入第一个环节,把字音读正确,打开书先自己读两遍,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正音多音字“少”和“为” 3.正音“溺”“堙”“衔” 4.读好停顿 过渡:同学们,想要读好文言文,光读准字音可不行,我们还要读好文言文中的停顿。 (1)师范读,注意气断声连 (2)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形成文言文朗读的基本语感,为后面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做好铺垫。】 三、理解文意,梳理脉络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读着读着故事的意思渐渐有些明白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意思。还有什么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接下来,就让我们用上这些方法读懂课文。 (一)学习第一句,了解精卫是谁 师:初读课题时,有同学想要知道精卫是谁?课文的第一句话交代了精卫的身份,试着借助注释说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1.知道文中的“少女”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 2.随机指导“曰” 3.理解“之” (1)炎帝之少女 西山之木石 (2)惊弓之鸟 漏网之鱼 害群之马(二上《日积月累》) (3)光持石击瓮破之(三上《司马光》) 小结:“之”在不同语言环境下表示的意思不同,要结合语境理解。 【设计意图:抓住文言文中的常见字进行学习、巩固,让学生知道同一个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表达的意思不同,要结合语境理解。】 4.知道精卫是谁 (1)结合第一句话进行介绍。 (2)借助注释和插图,补充信息。 过渡:精卫的身份我们知道了。那精卫为什么要去填海?又是怎样填海的?继续往下读。 (二)学习第二句,了解精卫填海的原因和经过 1.出示学习任务单 (1)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说说第二句的意思。 (2)用直线画出精卫填海的原因,波浪线画出精卫填海的过程。 2.理解古文中“于”的用法 回顾“戏于庭”中“于”的意思 (2)解释:以堙于东海 游于东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