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520088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几分之一》(教案)

日期:2025-10-1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998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几分之一
  • cover
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并会说出它的含义,能正确读写 几分之一。 2、通过阅读、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过程,体验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逐步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获得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 3、通过不断的追问与反问,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引导学生深刻理 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实物、图形,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几分之一含义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出定量需求 师开头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整体与部分。将一个披萨饼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这个披萨饼的部分。把同样的披萨饼整体平分成3分,每一份也是这个披萨饼的部分。 师追问:同样是这个整体的部分,有大有小,那么究竟有多大?怎么来表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设计意图:从复习“整体与部分”这一知识点导入:同样是一个披萨饼的整体,部分有大有小。这样一个背景的交代,其实是从定性到定量的需求。为新知准备】 2、探究新知,建构概念 (一)建构“二分之一”的概念 1、引出问题:什么是二分之一 师指着披萨饼的一半问:这一份是整个披萨饼的多少呢?(生个别回答) 师追问1:那这一份呢(个别回答) 师追问2:这两份都是这个披萨饼的二分之一?那什么是二分之一(生个别回答) 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去捕捉“平均分”这个关键词,通过举反例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师生互动交流) 师小结:把一个披萨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这个披萨饼的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不断追问,强调平均分的意识以及加深学生对二分之一的认识】 2、内化问题:阅读学习材料 师过渡:看来在新知识面前你们并不是一张白纸,可如果想要掌握的更多,还必须不断地学习。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份阅读材料,请你们用静静地阅读。(生读) 3、细化问题:交流学习成果 师:除了刚刚理解的什么是二分之一,从这张学习单上你还知道了什么。(生分享交流阅读成果) 怎么写二分之一(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给孩子数学阅读的经历。体验真实的学习过程,学习素养渐渐养成。对于优等生,再阅读是一个系统知识的梳理。对于学困生,再阅读是新知再理解的过程】 4、巩固问题:判断是否是整体的二分之一 跟进练习:判断涂色部分是不是整体的二分之一?(集体手势表示,生个别交流) 师小结:不管是披萨饼还是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个部分,每一部分就是它的。 师追问:不同整体的,大小一样吗?(生交流) 师小结:整体不一样,他们的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二分之一概念后,通过判断,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只要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分,每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实物演示,认识三分之一 师过渡: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学习和交流,知道把披萨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这个披萨饼的二分之一。(课件出示)那这个怎么说?(生个别交流,自己对自己说) 问:三分之一怎么写?中“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解决前面的问题,这里起到了模仿与巩固的意图】 2.动手操作,认识四分之一 动手操作,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并用阴影表示(学生独立操作,理解几分之一,实物投影,学生介绍不同的折法)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但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来表示?(生回答) 师小结:不管你怎么折,只要将同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老师媒体验证)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四分之一,使分数变为学生触手可及的物和形。同时通过追问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相同。】 3、归纳概括,什么是几分之一 师回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