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2572

【济南版】新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3单元第2章第1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2份)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4725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1节,2份,交换,气体,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够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②说出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重点) ③通过模拟呼吸运动的实验,解释呼吸运动发生的原理。(重点,难点) 2.能力目标 ① 通过观看呼吸系统的图形与视频资料,提高学生的利用图形视频等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 初步形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②通过小组制作模型,各尽其能,充分享受合作中的愉快。 ③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在张老师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希望这节课 更加完善。第一,增加复习提问这一环节,通过提问植物的呼吸作用,让学生既回顾了上学期的内容,又自然导出了本节课题;第二,学生自己总结呼吸系统的组成,印象深刻,效果更好;第三,介绍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多媒体投影肺泡结构示意图,此图更形象地展示了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第四,在演示膈肌收缩和舒张的实验时,把向下拉橡皮膜改为向上推橡皮膜,这样与实际膈肌的移动方向一致,学生更容易理解;第五,板书过于简单,增加了板书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3、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 4、呼吸运动电动模型。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2分钟 提问:什么是呼吸作用?植物需要呼吸,人同样需要呼吸。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外界空气是如何到达人体的。 学生回顾植物的呼吸作用,并积极回答。 复习回顾上册内容,自然导入本节课题。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小游戏: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的生活需 要营养,现代 医学研究表明,人在饥饿状态下的生命极限最多7天。3天不进食或者7天不喝水,就会面临死亡的威胁。而人憋气能憋多久?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看谁憋得时间长?我说一二,大家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体会憋气的感受,看谁憋得时间长。我用秒表计时。(注意不让学生憋得太久,注意安全)导入语:通过游戏我们体会到呼吸对人体是多么的重要,但为什么屏住呼吸会感到胸闷,头晕?呼吸时我们的胸口为什么会起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探讨的问题。 学生共同做小游戏,体会并说出憋气的感受。 通过小游戏让学生体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呼吸对人体有多么的重要,自然地引出课题。 展示目标1分钟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读标识标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向 (1)温暖空气:鼻腔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 (3)湿润空气:鼻腔内的黏液湿润吸入的空气。 教师说明: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我们称作呼吸道。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2.肺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为什么说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肺泡有哪些特点有利于气体交换?出示肺泡模型多媒体投影肺泡结构示意图:指导:数目多( 成人约有3亿个肺泡)丰富(肺泡的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薄(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有哪些特点有利于吸收?与肺泡的特点有哪些相似之处?注意强调:肺泡外缠绕的弹性纤维是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换必不可少的条件,为讲述呼吸运动时气体进出肺泡的原理打下基础。教师总结: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小肠是营养吸收的主要器官,它们的特点都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实际上所有的物质交换的部位都有相似的特点,也就是说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 学生先阅读课本, 然后上台拿着人体呼吸系统模型指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