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531070

【轻松备课】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 第二章2.3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Ⅱ)——原子和离子 教学详案

日期:2025-11-2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1114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质的,教学,离子,原子,微观粒子,轻松
  • cover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3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Ⅱ)———原子和离子 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内容为原子及其构成,本课时的教学设计通过回忆前面学过的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变化,以及氧化汞分解的微观示意图,指出原子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中的那些粒子都是什么粒子呢?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原子的结构。然后通过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认识质子、中子和电子数目关系。第二课时难点比较集中,有电子的分层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等。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可以播放动画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多电子的原子如何分层?元素分类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观察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横行、纵列的特点,让学生找出规律。相对原子质量部分采用比喻的方法加深理解,通过表格分析得出另外一个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通过计算,使同学体会相对原子质量引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课时通过复习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原子性质和最外层电子的关系,引出氯化钠的性质,进而介绍阴阳离子、离子符号等知识,学完离子后,总结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3.简单了解原子内部的结构、组成和相对质量。 4.初步形成微观想象能力,用微粒的观点认识某些化学反应。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化抽象为具体,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行世界是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原子的构成。 2.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 3.离子概念、离子符号的写法和意义。 教学难点 1.原子的构成。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典型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模型法。 教具、学具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等。 授课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讨论:当物质发生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会如何变化呢? 学生回答: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仍然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化学性质跟原物质不同的新物质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变成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了解一下 讲授新课 【教师讲解】 氧化汞分解的实验 实验步骤:将红色粉末氧化汞装在试管里加强热,收集产生的气体。 实验现象:红色粉末渐渐变化,试管内壁上出现银光闪闪的物质,收集的气体可以支持可燃物燃烧。 【讲解】这是一个什么变化?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这个化学变化(与学生互动) 氧化汞(HgO)汞(Hg)+氧气(O2) 【讲述】这是宏观的角度认识到氧化汞的变化,那么从微观的角度,这个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动画展示两个氧化汞分子球棍模型模拟化学反应微观过程 【思考】第一步变化与第二步变化微观过程有何不同? 【回答】第一步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第二步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 【提问】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回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一、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分解为原子,原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构成新物质。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也可以构成分子。 2.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3.原子的基本性质 (1)原子的质量和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