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531075

【轻松备课】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 第二章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教学详案

日期:2025-11-2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3813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学,组成,元素,质的,辨别,第二章
  • cover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设计说明 本节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物质的简单分类几部分,内容较为抽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难点进行突破。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以及元素的存在,与前面学习的有关原子的知识进行区别和对比,使学生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在对比中让学生感悟元素的特点。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元素符号部分自学记忆,通过练习检验自学成果,查漏补缺。元素周期表部分通过分析图表了解周期和族的规律,通过对化学史的了解,增进对元素周期表的了解,增加热爱科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含义,能判断不同的粒子是否为同种元素,知道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原子描述分子的微观构成。 2.明确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 3.能对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从元素的角度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4.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知道其中的规律性,明确元素周期表中的数字、汉字、符号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会正确掌握常见的元素符号。 2.能正确的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教学难点 1.元素概念的理解。 2.27种元素符号的记忆。 3.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区分。 教学方法 1.对比法学习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联系实际法:提供生活中常见的加碘盐、高钙片的图片,分析元素组成物质。 3.元素符号的记忆方法:分散记忆法、卡片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 教具、学具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等。 授课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食品的商标,让学生找出一些成分的含量(如铁元素、钙元素等)。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图片,这是矿泉水的标签。标签中列出了若干矿物元素的含量,作为该饮用水的理化指标。 那什么是元素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讲授新课 一、元素 【复习讨论】 【教师提问】在二氧化碳(CO2)、水(H2O)和氧气(O2)的分子中,共同的原子是哪种?它们的核电荷数是多少? 【学生回答】氧原子,8 【教师讲解】把核电荷数为8(即质子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都统称为氧元素。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C-12)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把其他原子的质量跟这个标准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C-12,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是否还有其他碳原子?    这些都是碳原子,它们核内质子数都是6,中子数不同,我们把核电荷数为6(即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都统称为碳元素。 1.元素的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教师提问】区分钙元素和锌元素,关键看什么?判断某两个原子是否为同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教师讲述】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相同,元素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元素不同。 例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KMnO4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2)KMnO4是由一个钾元素、一个锰元素、四个氧元素组成的。 解析: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个宏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答案:(1)对 (2)错 【教师点拨】 (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2)一类原子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电子数不一定相同。 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如C-12(6质6中)、C-13(6质7中)。 ②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 如Fe2+、Fe3+、Fe。 (3)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