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4.4 化学方程式 设计说明 本节课包含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及意义、书写、有关计算三部分内容。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及意义”时,先回顾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然后介绍化学家为了更方便地描述与记录化学反应,使用了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表示化学反应,从而创造了化学方程式,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方程式包含的信息以及正确的读法。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其重点和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以组内合作、分组竞赛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始终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节研究的计算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以得到多少生成物;二是要制取一定量的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三是反应物、生成物之间互求。 无论是哪种计算问题,其关键点是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因此,在教学开始,会检查学生对常见的重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复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本课题的教学中只要求纯物质的计算,难度不大。因此,本课题的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展现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2.强调规范,探究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拓展应用,设计情境进行巩固、提升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2.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3.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掌握正确的计算格式和步骤。 4.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具体的化学反应的讨论、分析和解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并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3.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的分析,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和量的关系。 4.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教学,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克服书写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认识化学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及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读法。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审题、步骤、格式。 教学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中物质之间关系的建立、解题格式的规范化。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合作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方程式,学会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通过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引导学生探究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归纳法:在学会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归纳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与配平技巧。 分析法: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例题进行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 教具、学具 多媒体教学、CAI课件 授课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回顾思考 1.请你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碳在氧气中燃烧; (2)磷在氧气中燃烧; (3)电解水; (4)过氧化氢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