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38821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散文两篇》同步提高培优练习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594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语文,培优,提高,同步,散文两篇,7课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散文两篇》同步提高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色花》结尾处:“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一句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B.《荷叶·母亲》一文重点写雨中的荷叶覆盖在莲花上面,作者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则是为了写母亲,揭示了“我”是雨打风摆动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C.“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这句话告诉我们,“我”家中女孩多,祖父重男轻女,所以“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 D.课文所选的两首散文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答案】C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借景抒情;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从“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可以看出“祖父重男轻女”的表述不正确。原因就是错误的,因此结论“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是因为我看到莲花被风雨摧残,怜惜莲花。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ABC:病句修改正确; D:本句属于句式杂糅,到底是“主要读者”还是“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语意不明,应该删去“的主要读者”。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各种病因来分析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大方、帅气。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数字连用表概数时,中间不用标点符号,故应删去“十七、八”中的顿号。 故答案为:C 【点评】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 二、语言表达 4.课文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