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39888

【核心素养目标】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612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历史,--2022-2023,纲要,中外,必修,2019
  • cover
第 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 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上承 1905—1913年“亚洲的觉醒”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的余波,下启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开端,形成了内部各个不同的独特阶段。亚非拉是一个由于共同原因而遭受同样苦难经历和由于共同目的而面临同样历史任务的统一体。亚非拉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复杂性,运动类型多样,不要用一种模式理解各国的运动。亚非拉国家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受帝国主义国家奴役和压迫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就决定了各国的革命运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打击帝国主义及其支柱封建主义,都对国际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它是帝国主义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又深刻影响了后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本课的三个子目分别对应三个大洲的民族解放斗争。亚非拉的民族解放斗争基本在同一时段,普遍诉求表现为追求独立民主,但是各国的发展程度不同、斗争特点不同,这体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教学中,我将通过详解几个典型国家的斗争道路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民族民主运动的多样性,并探究民族民主运动共同的时代背景和深刻影响。本课内容与初中高度重合,同时又更加丰富,补充了印尼、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尼加拉瓜等国家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这些内容除了甘地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在原选修教材中有涉及外,其余知识(包括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都是新教材增加的知识,这就对一线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应对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教学立意 1.团结意识和国情意识:亚非拉人民的斗争即各具特色,又彼此呼应支持。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2021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经历了一年来的风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亚非拉人民要想实现真正的独立和发展,只有团结起来、风雨同舟,才能共建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亚非拉人民的斗争因为发展程度不同、国情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斗争策略,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2.学术支撑:彭树智教授认为,不能把无产阶级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作用绝对化,要承认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可以领导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彭树智教授的观点改变了学界中关于领导阶级的教条化看法。每个国家的文化、民族、环境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追求独立民主的道路也千差万别,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应承认事物的多样性,以尊重、客观、公允的态度评价各民族的解放斗争。 学情分析 从学习起点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族运动的一些史实,高一学生已经在初中教材九下第 12课有过学习。该课侧重于叙述史实,对运动高涨的背景和影响用墨较少。但总体来看,学生的知识储备广度有余、深度不足。从认知水平看,学生已初步具备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的思维深度不够,对国际秩序演变等视野宏大、变量繁杂的问题认识不全面,对亚非拉人民反殖民斗争之艰难性、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两面性缺乏理性认识,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对本课内容深入学习。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通过阅读目录和梳理课文,概括 20世纪前期的世界局势,梳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作用,深刻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自身的发展是推动解放运动的主要动力。 2.史料证实通过教材文本和史料,解释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