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42693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6-0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2334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北师大,物理,八年级,上册,1.4 升华和凝华,同步
  • cover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的保存蔬菜,人们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种做法利用了水的( ) A. 熔化吸热 B. 凝固放热 C. 汽化吸热 D. 凝华放热 2.(3分)人类对物态变化的认识是从水开始的,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水蒸气在松枝上形成冰晶 B. 温暖的阳光里,冰化成潺潺的流水 C.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表面出现小水珠 D. 冬天,晾在室外冰冻的表服也会干 3.(3分)医生长时间佩戴护目镜时,护目镜的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4.(3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刘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产,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B.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C.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D.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5.(3分)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雪的形成是 A. 凝固 B. 凝华 C. 汽化 D. 液化 6.(3分)疫情防控期间,戴眼镜的人戴上口罩呼吸时,镜片常会蒙上一层“水雾”。与镜片上“水雾”形成过程相同的自然现象是 A. 霜打枝头 B. 冰雪消融 C. 草叶露珠 D. 滴水成冰 7.(3分)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 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 寒冷的冬天地面上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8.(3分)“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 先升华后凝华 B. 先凝固后汽化 C. 先熔化后液化 D. 先汽化后液化 9.(3分)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 B. 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 C. 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 D. 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10.(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蒸发的是 A. 春天冰雪融化 B. 秋天霜打枝头 C. 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分) 11.(4分)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 时完全熔化,低于 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这种设计的原理是:当气温升高时,该材料会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_____热量,使室内温度不致上升太高或太快,该材料属于_____。 12.(4分)冬季的早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经常会有一层厚厚的霜,其中霜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 。 13.(4分)在插有白纸条的密闭烧瓶中,放入一些碘粉末,将烧瓶放在酒精灯上方微微加热一会儿,停止加热后,烧瓶内的白纸条上慢慢地出现了紫红色的人造“雾凇”,该“雾凇”形成的原因是_____。 14.(4分)教室里的日光灯用久了,灯管两端会变黑,原因是钨丝先发生_____,然后在灯管壁上发生_____。 15.(4分)严冬,树枝上形成美丽的“雾淞”。“雾淞”属于_____现象选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这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中,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